897有人打唐家房子的主意

    6月30日,星期四,唐植桐去清大接受表彰的日子。

    一大早,小王同学就起来熨衣服。

    把缝纫机放在机架的肚仓内,木板一盖,就是个平整的操作台。

    家里没有喷壶,但小王同学聪明,拧的半干的毛巾铺在衬衣上停留几秒,然后用装了开水的搪瓷缸从衬衣上缓缓滑过。

    不过这活一个人干不了,因为操作台太光滑,唐植桐得在一旁拽着衣服打辅助。

    “费这事干嘛,顶多撑到下午,明天规规整整的就行了。”唐植桐在一旁打了个哈欠,小王同学昨晚兴致高,他陪着照了挺久的知了猴,俩人都快走到广渠门,不过收获说得过去,逮到的知了猴能炒两盘。

    “那可不行,都是大日子呢。”小王同学专心致志的熨衣服,对她来说,今天和明天都是丈夫人生中的重大节日,自己不能出席陪同,但一定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再大的日子也不如你重要,你得保证充足的睡眠。”人家都说孕妇贪睡,唐植桐觉得这一条在小王同学身上没能应验,觉睡的并没有比以前多,但每天都是神采奕奕的。

    “知道了,婆婆妈妈的。”小王同学嘴上嫌弃,身体却很实诚,趁着将下一片衬衣打湿的空档,把搪瓷缸放在一旁,转过脸来笑盈盈的在丈夫脸上印了一下。

    熨完衬衣,小王同学并没有让丈夫接着穿上,而是絮絮叨叨的让他抓紧时间再过两遍稿子,不要到了讲台上再出丑。

    吃过早饭,唐植桐穿上小王同学亲手熨烫的衬衣,和她一同出了门。

    表彰大会是有会议流程的,唐植桐虽然是第一次参加教育部门如此规格的会议,但在此之前也算是有去会堂开会的经验,即便没有与会务组的人碰面,今天提前来到清大了解也没耽误事。

    表彰大会正式开始的时间是十点,中间管一顿饭,下午还有两个小时。

    唐植桐严重怀疑这是借机会饱餐一顿……

    大会的举办地点是大礼堂,清大的大礼堂很有特点,头顶一个球。

    唐植桐在不少大学都见过头顶带球的建筑,据说是观测天文用的,也不知道清大这个有什么特殊作用。

    看着大礼堂上方的球,唐植桐想起了清大“王八蛋”的戏谑传说。

    蛋,指的就是大礼堂上方的球。

    八则是大礼堂正北方的图书馆,在扩建后从上空俯视呈现明显的“八”字形。

    王则是图书馆西北角的宿舍楼,也叫“新斋”,从上空看是个“王”字形。

    眼下应该还没有这么个说法,毕竟大学生调皮也得分年代。

    就像是图书馆东侧的那片草地,现在还是没有名的,等以后就会成为大大有名的“情人坡”,矮大紧就是在天天这弹吉他泡妞的。

    上午是领导讲话,唐植桐除了鼓掌没有其他业务安排。

    中午茶歇的时候,唐植桐意外的碰到了前来参会的古恪展,热情的握着他的手客套。

    “小古,谢谢你。上次补课后,他们两个的成绩提升很大。今年暑假又要占用你的时间了。”杜晏清已经给小王同学回信,小古已经答应今年暑假继续为敬民和凤芝补课,既然这次碰到,唐植桐就郑重向他道谢,总要让他感觉出自己的重视。

    “没事,教他们我也很开心。”小古一笑,标志性的门牙露了出来,看上去就是个普通的阳光大男孩。

    “他们放假的日子还没定,等定下来我写信给你说。”唐植桐也跟着笑,这时候要是有个相机就好了,把这一幕拍下来,若干年后拿出来,妥妥的青春回忆。

    “行。”

    “走,咱们先去吃饭,边吃边聊。”唐植桐没有放过跟他套近乎的机会,不光路上聊,吃饭也没停嘴。

    除了问一些清大的趣闻,还跟他打听了他老家的情况,并主动示好,如果有需要的地方尽管开口云云。

    唐植桐不太喜欢人情世故,但生活嘛,总免不了这些。

    若干年后,矮大紧那帮人会拿人情世故说事,说国内人际关系复杂,说国外不用考虑人际关系云云。

    对此,唐植桐愿意用一个字表达敬意:呸!

    下飞机就得说空气香甜,要个饭都得喊god bless you,就连那些科技巨头坐在圆桌前都得捧大金毛的臭脚!

    这不叫人情世故叫啥?

    唐植桐在清大做着人情世故的事,家里却迎来了不讲人情世故的不速之客。

    “同志,你找谁?”张桂芳看着不请自来的陌生面孔,有些忐忑,从穿着上看是四个口袋,但眼神不对劲,尤其是一个劲的往后瞟自家院子里的蔬菜。

    “哦,大姐,我姓黄,叫黄礼仁,是化工原料公司的。花市街道为了群众方便,请求我们过来开个零售网点和染店,我过来考察一下。”黄礼仁收回贪婪的眼神,跟张桂芳道明了来意。

    “考察啥?我们家不染衣服,也不用油漆。”张桂芳不关心他叫什么,也没有放下戒心,只想赶紧打发他走人。

    在张桂芳印象里,化工原料公司负责染料和油漆的销售,虽然自家偶尔也会走到崇文门外大街买染料,但属实跟化工原料公司八竿子打不着边。

    “大姐,你误会了。我不是过来跟你考察需求的,是过来打听这边住房情况的,你这院子里住了几户?”黄礼仁脸上稍显不悦,但还是耐着性子问道。

    “我们自家住,没有别人。我们不卖房。”张桂芳没有误会,刚才只是想糊弄黄礼仁走罢了,这回看他把窗户纸捅破,索性一锤定音,让他死了这份心。

    “哎呀,大姐,我们是国家单位,还能强买强卖不成?我们肯定不会让你吃亏,我们会根据你家里几口人给协调住房,如果面积比这边小,我们还会补钱呢。”

    黄礼仁试图说服张桂芳,在见张桂芳不为所动后,继续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劝道:“现在各种染料、油漆、纯碱、小苏打供应都紧张,只要你答应换房,这些东西我都能做主给你们家保障供应。”

    “我们家不需要,你走吧,我们不换。”张桂芳已经生气了,开始抬手往外哄人,怎么好话歹话都听不进去呢?

    黄礼仁被张桂芳的架势吓了一跳,若不是他后退的及时,恐怕巴掌就糊脸上了。

    在张桂芳的步步紧逼下,黄礼仁退出了唐家的大门,然后张桂芳双手一张,拉住两扇门,往前一推,把门栓一塞,将黄礼仁关在了门外。

    “哎!大姐,大姐!条件不满意咱可以谈嘛,大姐?开开门!”黄礼仁不死心,在外面啪啪啪拍门。

    张桂芳用后背抵住大门,生怕黄礼仁踹门而入,听到他的喊话,还是那句话:“你走吧,我们不换。”

    “这事闹的。”黄礼仁在外面叹口气,就这么走吧,有些不甘心。

    他一大早就在花市这一块溜达,看了好几个院子,都不怎么满意,唯独靠近下水道和水站的这几家,在地理位置上占有优势,以后网点开起来,复染的进水、排水就都解决了。

    唐家虽然不是最合适的,但从院子青菜的长势能看出来,里面是熟地,一年种上两茬,能解决好几口人的副食供应!

    换过来以后,虽然不能用来开染店,但当个仓库,临街的那边开个门,专门往外零售染料、油漆还是不错的,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菜就归自己这边了……

    从唐家出来,黄礼仁并没有死心,而是转头跟周围的街坊打听起唐家的情况来。

    “你是干嘛的?”老朱瞪着一只眼,警觉性很强。

    “我是化工原料公司,现在街坊们染衣服的需求大,你们街道恳请我们过来开个染店方便群众,只要在这一片开一个,你们就不用再大老远的跑到崇文门外大街了。”黄礼仁是懂得拉拢大多数的,一上来就把方便群众挂在了嘴边上。

    这倒不是黄礼仁胡说,这两年棉花欠收,棉布减少,工厂印染量下降,市面上布的供应量也少了很多,但老百姓总得穿衣服,旧衣服除了缝缝补补,也得考虑美观,于是百姓的复染需求跟着就上来了。

    “那敢情好啊,在这开染店能有染料吗?崇文门外大街那个染店十趟有八趟没染料。”老朱还没开口,旁边接水的大妈就接茬问道。

    “瞧您说的,肯定得有染料啊,没有染料我们过来开什么染店,是不是这个道理?”黄礼仁信誓旦旦,虽然染料的产量也在下降,但工厂印染量少了,化工原料公司的压力一下子就小了很多。

    这次来花市开染店其实不仅仅是花市街道办打申请那么简单,还有居民衣着面貌的原因在里面。

    现在已经开始着手缩减干部的粮食定量,接下来就是普通居民,然后是布票的大幅度缩减,到时候居民不光吃不饱,穿的衣服还补丁摞着补丁,忒扎眼。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四九城这边加大了染料的协调力度,力争保证居民的复染需求,争取让四九城百姓即便是穿着补丁衣服也显得整齐、整洁一些。

    “理是这么个理,可他家是私房,恐怕没你们这个店没这么容易开起来。换其他地方不行吗?这一片不少房子呢。”老朱说话实事求是,附近有公房,公对公总比公对私要方便许多。

    “实在没办法只能去别处,不过这样一来恐怕就不会那么方便了,附近很多单位恐怕会有意见。”黄礼仁抬手指了指南边和北边。

    北边是木材厂,南边是前几年新建的寿材铺、雕漆厂、烤漆厂,这些都是需要油漆供应的。

    “桉子怎么说都是国家干部?总得发扬风格吧?不能因为个人就耽误了大家伙方便不是?”有眼红唐家日子过的红火的街坊在一旁将唐植桐高高捧起。

    “就是这个理儿,少数服从多数,干部照顾群众嘛。”有人在旁边附和道。

    一听这个,黄礼仁脸上又浮现出了微笑,但没有忘记自己过来的目的,既然瞎了一个眼的不配合,那就只能问愿意配合的人了:“这个桉子是谁?”

    “桉子就是你刚才打听的那家人,他是邮政上的干部,还是个大学生……”

    老朱点上一颗烟,在一旁边抽边看这几个街坊揭唐植桐的老底。

    年纪轻轻的干部,还受过表彰,觉悟一定会很高吧?黄礼仁听完很满意。

    正主不在家,黄礼仁没有再上门吃闭门羹,而是心满意足的回了单位。

    他考察的任务已经结束,下一步就是给领导汇报,然后等领导定夺,保险起见,最好下一次再过来的时候已经获得了领导的支持,而且是拉着街道办的人一块上门做工作。

    话说唐植桐在清大领了优秀大学生证书、做了报告后,先去北图找小王同学,在北图墨迹到下班才夫妻双双把家还。

    刚到铁辘轱把信息中心,唐植桐就被信息中心主任给喊住了:“桉子,等你一天了。”

    “吆,朱大爷,啥事?”唐植桐刹停自行车,摆摆手让小王同学先回家。

    “今儿有个化工原料公司的人过来打听你家房子……”老朱原原本本的将事情说了一遍,其中既有自己的主观看法,也有其他几个街坊赞同的话语。

    “好嘞,谢谢朱大爷。”唐植桐听完不置可否,从兜里掏出一盒大前门塞给老朱,事关自家祖宅,这盒烟花的还是挺值的。

    等唐植桐回到家,小王同学明显也从张桂芳嘴里听说了此事,张口问道:“要不要我找人问问?”

    “上赶着不是买卖。他不是说可以补钱吗?咱等他再来,谈呗,保不齐有更好的房子呢,有更好的房子咱就换,大不了咱补给他们钱。”唐植桐嘿嘿一笑,发扬风格也不是不可能,一切都得用规则说话。

    “那咱这一院子的菜咋办?我看他那眼神不像好人,就跟要把咱家的菜都揣他兜里似的。”张桂芳看着自家郁郁葱葱的院子,十分不舍,在这生活了大半辈子,依着她的意思,给多少钱都不换。(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不错,请把《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