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咋办?”吃饱喝足的女婴已经在张桂芳怀里睡着了。
这孩子刚才逮着输送器死命嘬,贾家媳妇都疼的皱了眉头,不过她也是个当妈的,不光什么都没说,还拍着婴儿的背进行安抚。
汪洋带着那位走了,但其他街坊犹如踩到黏鼠板的老鼠般迈不开腿,往外挪的步伐不仅慢,还很小,一听张桂芳这么问,不光耳朵伸长了,就连脚都懒得迈了。
“婶子,要不给我养吧,我还有点奶,以后越吃越多。有我一口吃的,就饿不着她。”楚春雪也在围观的人群里,这会并没有离开太远,听见张桂芳这么问,她停了下来。
楚春雪刚小产不久,那也是个女孩,今天她一看到这闺女就想到了那个可怜的孩子,除此之外,她也有报恩的想法在里面。
刘诚志欠赌债的事情是唐植桐提醒她去派出所报案的,派出所当天做了登记,第二天就有市局的人上门调查。
楚春雪今天看到了汪洋对唐植桐的态度,她虽然没有证据,但并不认为公安市局的同志能因为自己的报案专门跑一遭。
关键是市局的同志办的很利索,调查后没几天,不光前来要账的那几个大汉被抓了,听说他们背后还藏着老万家,也被连根拔了。
这要是说后面没有人使劲推一把,楚春雪自己都不信。
不过由于服孝的缘故,再加上家里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所以楚春雪并没有上门致谢,打算将这份恩情埋在了心里,以后再说。
眼瞅着现眼前就有排忧解难的机会,楚春雪想抓住。
楚春雪这么一说,其他等着吃瓜的邻居,不仅伸长了脖子,还将身子转了回来,又有往唐家门口聚集的趋势。
“这……不合适吧?”张桂芳看看楚春雪,再看看自己儿子,有些犹豫。
张桂芳这么说并不是不放心把孩子交给楚春雪,而是单纯觉得楚春雪领养有些不合适,虽然她刚接了亡夫的班,工资加抚恤费能比普通人家强一些,可自己怀里是个没满月的女婴,压根离不了人,楚春雪不上班了吗?
“春雪姐,这不合适。孩子还小,离不开人,你得上班,顾不上的。”唐植桐拒绝的很干脆。
这年头的人命不值钱,有很多农村妇女生完孩子没几天就得下地,孩子要么交给老弱照看,要么扔床上任其哭泣,哭着哭着,习惯了也就不哭了。
城里的情况要好一些,但唐植桐有自己的思量。
虽然自家不打算养,但毕竟是条小生命,得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妥善安置。
楚春雪有意养,但刘张氏过阵子就出狱了,就她那恶毒程度,不虐待就见鬼了,还有那个刘家明,依着他那揍性,以后还不把这女娃欺负的死死的?
这么小的孩子,进了刘家跟进了地狱没啥区别。
“哎,老吕家行不行?他家不是一直没孩子吗?”那些吃瓜的街坊见唐家没有养这孩子的意愿,还把楚春雪给排除掉,纷纷考虑起胡同附近合适的人家来。
“可拉倒吧,人家养也是要带把的,再说他家也没奶啊。”
“时间还早,先回去吧,一会再说。”其他人怎么说,在唐植桐耳朵里跟风凉话差不多,毕竟她们没有一个像楚春雪一样站出来说要自己养的。
唐植桐打算把孩子送到福利院,来路不明的孩子他肯定不会养,但在这之前还得去一趟派出所,看看汪洋有没有从刚才那位嘴里审出点什么。
唐植桐对这孩子的母亲没有太大的恶意,毕竟扔孩子都想着给孩子找个好人家,可见是真有难处的。
如果对方还能把孩子接回去,唐植桐不介意帮扶一把,私下里给点钱。
带着女婴进了屋,唐植桐才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真不养啊?说不定真的是个送子娃娃呢。”张桂芳看着女婴那张粉嫩的皱脸,言语里都是不舍,这要是长大了,肯定长得俊俏。
“妈,您想抱孙子、孙女,转过年头就抱上了,再耐心等等。我的粮食定量从下个月开始减两斤,四九城普通居民不出两个月也得跟着减。孩子不是猫猫狗狗,咱只能先顾住咱自己个,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看着粉粉嫩嫩的女婴,唐植桐只能变着法的劝。
唐植桐听说过“送子娃娃”的说法,大多适用于结婚多年无所出的夫妻,有的领养一个孩子后,后面会接二连三的生。
同样有那种有了亲生儿女就虐待“送子娃娃”的,唐植桐就听说过一个,把领养的老大送走后,后面亲生的俩孩子一死一伤。
是不是报应咱也不知道,反正对得起自己良心,别做亏心事就成。
把这个女婴送到四九城福利院,唐植桐一点都不亏心。
其他地方不敢说,四九城福利院是妇联的重点项目,人均生活水平不比普通居民低。
也正是由于条件好,想把孩子送进去还是很有难度的。
“行!那我给这孩子找身衣服,可怜见的,裹个烂袄就送来了。”听儿子这么说,张桂芳从虚无缥缈的憧憬中醒了过来,让凤珍抱着女婴,打算去翻找凤芝以前的旧衣服。
“你打算送福利院?”小王同学在一旁小声问道。
“嗯,这是最稳妥的做法,我一会上班的时候去趟派出所,如果那边能查出孩子的亲生父母情况,能还回去就还,还不回去,我就打电话给小琴姐,麻烦她给安排一下福利院。放心吧,这孩子肯定能顺利长大的。”看着凤芝翘着脚看大妹怀里的女婴,唐植桐抓起小王同学的手,安慰道。
至于这么做会不会给福利院带去麻烦,唐植桐压根都不考虑,自己出主意给那么多单位赚那么多钱,福利院就靠着这部分钱建起来的,自己送过一个弃婴根本不算啥。
“那我去熨衣服,衣服还没熨呢。”小王同学知道丈夫说的在理,朝他笑笑,抽出手先回了厢房。
张桂芳忙着找衣服,小王同学回去熨衣服,凤珍抱着女婴,凤芝凑在跟前看稀奇,就连贝贝都在凤珍脚下伸长了脖子,全家都在忙,唐植桐只能肩负起热早饭的重任。
等唐植桐热好饭回到正屋的时候,张桂芳已经找出了旧衣服给女婴换好了,女婴那股苦寒劲一下子就没了。
“妈,换衣服的时候发现小纸条什么的了?”唐植桐将熬好的白粥蹲在地上问道。
“什么都没有,就一件破大褂。”张桂芳头也不回的答道。
“看来没打算以后再认回去。”唐植桐摇摇头,有些感慨,骨肉分离令人痛惜,但这么做也算有良心,避免了以后再来要“生恩”给孩子和新家庭造成困扰。
“妈,我待会让福利院那边过来接人,您到时候把孩子交给他们。”唐植桐将白粥盛到碗里先凉着,打算回屋简单洗漱一下。
“嗯,知道了。”张桂芳应下,她不是不通情理的人,自家全靠着儿子、儿媳的工资过活,小两口定了主意,她这个在家吃白饭的,哪怕有长辈的身份,也不好强求。
吃完饭,唐植桐穿上小王同学熨烫整齐的白衬衫,先去了派出所。
“问出来了。她前两天在东便门那边看到一个抱孩子的妇女,看着可怜,就劝着人家给孩子找个好人家,并说了你家的情况。你这邻居很贴心啊,跟人家详细说了你家怎么走。”尽管她一再说自己是好心,但还是把汪洋搞的哭笑不得。
“得,我这还成好人家了,我是不是还得好好谢谢她?”唐植桐脸上挂着讥笑,好心?是包藏祸心吧?真他么有这份好心,起码也得上门先征求一下自家意见吧?道德绑架谁呢?
“这种情况很难判刑,我吓唬吓唬她吧,让她长个记性。”汪洋能听出唐植桐的不满,但这种事既不牵扯虐待,也不牵扯贩卖,着实不好定性。
“行,那就麻烦汪所了。”唐植桐没给邻居求情,一二再再而三的给自己添堵,自己又不是圣·柯克,没有他那种被杀了还得情绪稳定的捂着脖子原谅凶手的心胸。
来到押运处,唐植桐先给苗小琴打了个电话,至于叶主任那边就不用专门打电话了,苗小琴作为秘书肯定会转告。
接下来就是对工资表的审核、找方圆签字,然后俩人一同去找贺洪川。
转正仪式庄重、严肃,主持人发了言、预备人员也做了发言,有表决权的举了手,重温了誓词,书记员做了会议记录等等。
等仪式结束出来的时候,唐植桐后背已经湿透,既热又兴奋。
“高兴吧?”出了会议室,方圆欣慰的拍了拍唐植桐,又给自己来了一根点上。
“高兴!”唐植桐咧着嘴笑,确实高兴,但心里的压力也更大了,为了对得起这个身份,不得在赚外汇方面再想个更赚钱的法子?可一连几天一点头绪都没有,这就很让人苦恼。
“好好干,你们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大有可为!”方圆也高兴,手夹着烟,胳膊往外一指,气吞山河。
“一定不负圆哥期望,不过,圆哥,我吃完饭得先去一趟学校,那边放假了,还有点收尾工作没处理好,今天处理利索,明天发工资。”仪式结束这边管一顿工作餐,唐植桐心里还惦记着谷漫苍的事情,打算一会先把前期工作给做好,省的明天发起工资来没时间准备。
“行,处里有我盯着,你有事尽管去忙。”方圆依旧是大手一挥,对唐植桐的放养态度不变。
吃过午饭,唐植桐并没有去邮电学院,而是去了天桥。
天桥这一块最出名的是小剧场,相声、快书、耍猴、唱戏、杂技等等应有尽有,除此之外,这边还有四个市场,分别是公平市场、民生市场、天元市场和人民市场。
唐植桐的目标是人民市场。
人民市场是个综合性市场,除了水果、蔬菜、鱼虾、自行车外,这边还有卖旧书和旧衣服的。
路坚往行李箱里塞衣服给了唐植桐启示,自己给谷漫苍准备粮食,最好也在粮食周围塞点衣服,这样上车后没有那么显眼。
棉花自进入中国以来,已逐渐发展为战略物资。
但凡重要、贵重的东西,一般是不太可能在社会最底层囤积的。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绫罗绸缎是这样,棉花也是。
一家人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这话可能有点夸张,但眼下衣不蔽体的情况依旧存在。
尤其是到了冬天,大多数农村家庭的棉衣都是不富裕的,一家人穿着薄裤窝在床上,条件差点的盖秸秆,条件好的共享一条棉被。
唐植桐想买棉服。
棉服既能为本次偷运粮食打掩护,还能让谷漫苍带回去给家人穿,虽然顶不了吃,但冬天用来保暖也能减少能量消耗,相当于间接省了粮食,活命的机会就大出许多。
卖旧衣服的地方叫估衣铺,有的人也称之为“故衣铺”。
估衣很好理解,因为没有什么价签和指导价格,买卖的时候得双方估价,而故衣就有意思了。
古话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把“故”字用在衣服上,别有一番韵味,唐植桐觉得这个名字瞬间就有意境起来,只是不知道为何没有流行起来。
“劳驾,这棉衣怎么卖?”唐植桐到了估衣铺,指着挂在墙上的一件棉袄问道。
“八块。”商贩朝唐植桐比了个枪的手势。
“嚯,不便宜啊,这价都赶上新衣服了。”唐植桐有些意外,时下普通衬衣一般也就三块多钱,顶好的也不会超过八块钱,而眼前的这件棉袄明显有年头了,用料也不是时下的机纺布,关键是样式,有点满清遗风,指不定是哪位遗老故去后,衣服被儿孙拿出来卖的。
“瞧您说的,新衣服得要布票不是?做这么一件棉袄,怎么着都得用掉一个人半年的布票。您别看这衣服打着补丁,您摸摸棉花有多厚。买回去找个弹棉花的重新弹一下,保不齐能做一床棉被。”商贩能说会道,一边劝,一边将棉衣从墙上挑下来,放到唐植桐手边。
商贩也是会挑人的,眼前的小伙穿着不俗,明显就是个不差钱的人,他不想错过赚钱的机会。
唐植桐上手摸摸,棉花确实厚,但离着做棉被还差的远。
谷漫苍家里人多,来估衣铺一趟,唐植桐没打算就买一件,指着墙上样式古朴、带着补丁的其他棉衣说道:“你再给我把这几件拿下来,我比较一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