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光明与真知

    狄坤也被让卫东画出来的这个“北美光纤主干道”铺设大饼惊到。

    觉得是不是太冒进了。

    “我们现在都还没铺设上沙田到电视台的光纤,更不用说长距离跨城跨州的测试……”

    让卫东只问:“你想不想让光纤铺满花旗,也铺满亚洲,再铺到全世界!”

    狄坤看了他一眼:“我愿意为中华的富强,付出我所有的心血,让生你不用试探考验我。”

    他俩坐在耶鲁大学校园的路边长椅上。

    有这句话,让卫东就开诚布公。

    他一贯都这样坦诚开道,哪怕现在站在花旗国土上:“好了,当我听见史蒂夫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我心头闪过的念头是,这会不会是新的工业革命,新的互联网产业革命,会不会让内地落后,由此又带来一轮被欺压掠夺,那你和我会不会是历史的罪人?”

    就肉眼可见,狄坤那张典型的理工科学教脸庞,开始抽动皱眉:“会吗?”

    让卫东摆事实:“史蒂夫告诉我,最早是由军方推动在几所院校间建立联网,然后是花旗国家科学基金会刚刚推动NSF网把百余所高校和部分专家连接起来,56K的传输速率,就是根小水管潺潺涓流,如果换成光纤就将变成洪水猛兽。”

    其实后面是他知道的事实。

    但狄坤以为说的是史蒂夫预测:“我有在耶鲁用这个NSF网,非常方便,所以才希望先租用卫星线路,连通HK到花旗本土的高校,建立起跟现代文明体系的联系,但确实没想到你这么激进的要马上投入到北美干线建设,因为在我看来目前的传输率虽然不高,但在这个网络上能做的事还是比较少。”

    他是科学家,在所有人都以金属作为线材传输数据的时代,把玻璃纤维和激光结合起来传输数字数据。

    能够破天荒的科技创新,并不意味着他就懂商业应用。

    更何况这会儿还没开始音乐、视频的数字化浪潮。

    网络应用更是一片空白。

    建网主要就是满足图书馆共享的资料查阅功能,并且测试其中的国防ZZ用途。

    整个花旗科研水平现在冠绝全球,但实际应用还是东瀛民用化做得最好。

    专门从花旗淘各种先进科技,然后捏把捏把研发改造到家电产品中,已经形成路径依赖了。

    让卫东能理解,而且对这类科学家在欧美获得了学习深研机会,实现个人学术腾飞的文明归属感更理解。

    根本不提这茬儿,直接描述软件公司的思路:“前年我们做功夫软件,最终税前收益是1.2亿美元,去年到现在的软件收益大约在四亿多美元,今年我们准备展开更加丰富的软件试用模式,譬如你觉得可以随手做个什么软件,记录下做实验的什么数据,都可以放到我们的网上来卖,最后网站跟你分钱,是不是瞬间就能激发无数人来投身软件编程,激发这个行业飞速发展,也急需网络主干线提速拓宽?”

    哪怕电脑才起步,北美也有数千万台各种设备了。

    如果把这些电脑连成网,确实是个巨大的美好前景。

    狄坤不用竭力想象,眼神里马上绽开清晰的向往:“太好了,这确实能激发更多人加入电脑网络,一定会让网络世界更早的联系起全世界,这会伤害到中华吗?”

    这边的风景都是一脉相承,带着古典英伦风的石头建筑充满历史与宁静。

    非常的岁月静好。

    让卫东点头:“落后就要挨打,我从85年开始接手部分三线电子研究所,简单说就是把以前沿海地区的电子厂、科研单位从六十年代就搬迁到西南地区深山里,保证国家如果爆发外部大战,不会再出现抗战时候狼狈内迁的混乱,内地是个做事比较强调深谋远虑的地方。”

    狄坤听得很认真。

    让卫东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会跟这类研究所扯上关系:“我不是什么官方人员,那家厂以前是做光学镜片的,我找上门跟他们研发出几美元的廉价相机,这让我真正依托工厂赚到钱,同时也盘活了这个几乎失去所有订单的半军工厂,所以后来接二连三接手不少这种厂,他们在深山里拆解苹果二型电脑,用手搓电焊的方式做集成电路,为的就是研发出属于自己的电脑,可以算出原子弹、氢弹的设备,起码保证了国家现在越来越安定向好,哪怕有很大差距,却有无数人在默默努力追赶。”

    顺便还指了指周围的美好:“我没有策反说服你的任何ZZ意图,我自己也是在HK的合法商人,只是我心里始终有根线,不能再让那片土地遭受过去一两百年的屈辱,所以我在海外做的事情都会衡量下,会不会伤害到拼命追赶的人,是拉开了差距,还是有助于都在同步发展,所以才来跟你探讨,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更好。”

    狄坤随着他的手指看了看周遭:“我不是在这里读的大学,但很喜欢这里的气氛,花旗教育界有句话‘普林斯顿董事掌权、哈佛校长当家、耶鲁教授做主’,我希望能把HK中文大学带上这样的人文高度,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国学者,无论是哪方面专业。”

    让卫东也点头:“我在长江三峡口的商州,刚刚办了一所职业学院,差不多是希望培养大量土木工程、生物工程技术、商业销售、船舶工业等等各方面的实用人才,我会学着用你说的教授做主这种思路来培养这座院校,不过我们那很多穷孩子,底子也比较差,先帮他们搞定一技之长能体面生活吧。”

    他在这方面很现实,绝对没熊国明那种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大胆冒进。

    狄坤笑了:“那我可以向你派遣学者交流,我很认同你这种帮助各种阶层改变命运的思路,嗯,耶鲁的思路就是‘聚天下英才而栽培之、厚待之’,我相信你也能做到。”

    让卫东的眼睛都亮了亮:“这话说得真好,我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

    陡然发现了教育可以带来的意义,恐怕比在山区扶贫更深远。

    如果在江州,让卫东可能都会受到各种限制,但在商州,以让卫东的群众基础和产业规模,绝对能对那所工业技术学校有很大话语权。

    之前他真的只是想顺着反正生物工程厂、船厂这些都有大量的人员培训,以学校的名义来进行,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但真正来国际名校,被这样点醒之后,让卫东才忽然反应过来。

    除了自己在拼命带动的内地高校,完全可以把这座现成的工业小中专,朝着民营办高校的样板去推高。

    甚至以自己在西区的情况,毗邻鹏圳大学再办一座招投大学、西区大学也不是不行。

    之前从波士顿驾车过来,就有种想好好投资办大学的思路萌芽。

    现在拿定主意甚至对眼前的活儿都不是很在意了。

    狄坤都看出来他脸上表情剧烈变化,露出个探询的神色。

    让卫东急着想回去:“您说有没有可能HK中文大学到鹏圳,到西区办个分校,当然不行也没关系,我只是一刻都不想耽误,尽快能给更多年轻人学习探索的机会。”

    狄坤更加笑起来:“我会竭尽所能的协助你尝试这件事,半个月后我肯定要返回HK,接近暑期了嘛,可以跟校董会谈谈,我也可以找机会回到内地看看,我还没有回到过沪海家乡。”

    让卫东点头:“那就说定了,我立刻回去做准备,花旗光纤主干线的事情肯定有个筹备论证的过程,我想稍微拖长点,一两年吧,差不多也是我们在HK,把不同距离的光纤铺设好,可以用来展示成果的场景,再来考虑如果对花旗主干线进行铺设的工程成本,我想……尽量能把这个技术专利许可授予这家公司,保证这个展开进度起码有点可控性。”

    不知道科学家有没有听懂这里面的暗示:“我想能看到这种商业前瞻性的人已经极其稀少了,我答应你尽可能保证这种光纤技术能同步在两边投入应用,光明与真知才是科学给人类指明的方向。”

    让卫东就觉得达成目的,伸手告别:“那我先回HK,敬候佳音。”

    狄坤深深点头:“我在苹果公司听说他们的发布会还有二十天左右,作为你非常重要的商业盈利项目,都比不上你对创办大学的急切性,这让我感到非常佩服。”

    让卫东不以为然:“史蒂夫是个顶尖优秀的销售专家,当产品具有吊打市场的能力,他绝对能卖出优秀的业绩来,我在不在这里,都不影响收益,反而是这个他希望撺掇上市的软件公司,我才觉得有点麻烦,就当是给内地那些软件开发者增加收入吧,我非常尊重那些条件无比艰苦下,还坚持科研的脊梁。”

    狄坤欣然:“希望我有机会去看看他们。”

    那当然没问题了。

    让卫东给桂振飞交代几句,他准备在狄坤的协助下对各种交换机相关技术做个筛选。

    挑选最适合目前国内情况的技术收购回去投产。

    这不就是东瀛那套打法么,让卫东让他随时保持联络老板娘批款就行,这边留下十万美金作为工作经费。

    自己赶紧飞回洛杉矶,连秦羽烨想顺便去一两百公里外的纽约逛买逛买都算了。

    归心似箭哪。

    还不是得从纽约国际机场走才最方便。

    恰好何玉柱也带着人抵达洛杉矶,让卫东直接把软件公司上市的活儿交给他跟着参与学习。

    熊国明更是直接嗷嗷叫的要求组队刷金融副本。(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不错,请把《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