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9 求六郎救命

    虽然跟武氏交流的不是很愉快,但既然来到了裴光庭家中,总不能不跟自己老大打声招呼就离开。所以张岱在离开内堂后,便又和裴稹一起直往中堂而来。

    中堂里,裴光庭正与阎麟之等几名心腹讨论时事,见到张岱跟在裴稹身后走进来,几人便暂停议事,裴光庭望着张岱笑语道:“此时来家,莫非又入坊来消遣?”

    张岱一听这爷俩儿差不多的开场白,就明白他们估计没少在背后蛐蛐自己。但他年少英俊、多才多金,是三曲女子最钟爱和期待的恩客,这也是他所没法决定的事情。

    “总要先来拜见相公、听教堂下,才敢再去别处喜乐。”

    张岱入前作拜道,逛窑子都不忘先来汇报工作,如此尽职尽责的下属简直天下难找!

    裴光庭听到这话后又是微微一笑,倒是没有再作追问,问过张岱知他已经用过晚饭了,于是便让家奴奉上茗茶来。

    河东裴氏也是关陇名门,裴光庭一家饮食习惯乃是典型的关西风格,如今却在家中以茗茶待客,也是近来才有的一个改变。

    “听说你等所作茶庄已经在城南造起,想来不久之后可以趁此便宜、尝到茶庄新茶?”

    裴光庭抬手示意张岱饮茶,自己也端起茶杯来轻啜一口,旋即便又笑语道:“此物初尝只觉苦涩,久饮才觉回甘生津,消积食、解溃闷、祛腥膻,提神醒目、妙处多多啊!”

    听到裴光庭张嘴就是一套丝滑的广告词,张岱便猜到武氏想来也因为那两万贯钱的投资给了他不小的压力,所以才让裴光庭也潜意识的希望投资能够尽快获得回报。

    这爷俩显然都还不知道,武氏发火的真正原因是家里的现金流被抽走、使其没有办法从家里抽钱帮一帮自己的老情郎,而不是因为他们父子俩投资不理智。

    这一桩内情张岱自然不好直接告诉裴光庭父子,他只是顺着这个话题开口说道:“城南荒岭改造茶园也非朝夕之事,垦荒、增肥、移苗等诸程序须得数年之久才可望稳定收成……”

    裴光庭听到这里,眸光便微微一闪,但也并没有开口说话,只是又轻呷了一口涩涩的茶汤。

    “不过种茶采茶也并非茶园的唯一进项,山南、淮南各地早有茶园经营,但因制茶并不得法、涩气太重,既难长途输送,也不合北人饮食风味,所以难能大销于世。因此我亦安排人员前往各处收购生茶,运回长安后再作处理然后便行销各方。事若顺当,今冬便可略估得利多少。”

    张岱又将自己的这一想法向裴光庭稍作透露,眼下人事情形大好,做起事来也能事半功倍。

    如果能够顺利的通过互市从朔方等地换回一批牛马,正好可以补充一下河南牛疫所造成的畜力损失,并且明年河南迁置河北屯垦的民丁便要陆续返回,有这么一批畜力在手,无疑能更有利于协助他们恢复农耕生产。

    当事情各个环节都能串联起来,那么即便是当中某一个环节利润不甚可观,但放在整个系统中仍能产生非常可观的正面效益。

    裴光庭听到这话后,面色也好看了一些。区区两万贯钱帛的盈亏,倒是不值得他这个宰相深作牵挂,否则之前也不会那么简单就送去张家。

    不过自家夫人近来频频抱怨唠叨此事,难免会对他的心情造成不少负面影响。当听到张岱有着充足的构想计划,他的心内也踏实一些,等到夫人再抱怨时,多少也能给一个正面的回应,使其不再斤斤计较此事。

    总之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裴光庭在外人面前乃是位高权重的宰相,但在家里也要满足妻儿的诉求。尤其他拜相过程中还借仰了一部分妻族的余荫,对于夫人自然要更作包容。

    这些琐事抛开不说,裴光庭又想起另一件事,他便又望着张岱说道:“近来王子羽等频频有奏,多涉牧事,另太仆寺似乎也有一些旧事翻扬出来,这内中的隐情,你知道吗?我听说邓公家中数息近日频频造访燕公,他们言论何事,燕公可有嘱你转达?”

    这话明显就是在打听张说近来在忙些什么,毕竟王翰等人都是张说的门生党羽,他们突然如此有默契的联动行为,显然也是受到了一些指使。

    张说这样的人与宋璟是截然不同的,哪怕已经淡出时局,但也能够发挥出不小的影响力。包括裴光庭拜相这件事情上,张说为其策划与助事也是居功甚伟。

    如今裴光庭作为当朝宰相,为了保证自己对时局的控制和影响力,当然要对那些涌动的暗流有所了解。眼下的他又不方便直接到张家面对面的向张说进行询问,那么就只能借张岱来做一个彼此交流对话的渠道。

    “下官于此也并不深知,日前奉相公所命,前往渤海公府上……”

    张岱日前奉命拜访高力士时,曾经为其制定了一个钳制北门的整体计划,而后高力士又找到张家寻求张说的助力,之后便又有了邓国公张暐的入局。

    不过这些事情也没有必要让裴光庭了解的太清楚,因为本身就和外朝人事重合不大,主要还是针对北门人事权力的争夺和分配。

    而且张岱这些日子也一直在忙于御史台的事情,加上他爷爷告诫他不要介入这些人事纷争太深,因此他也不清楚他爷爷这些人究竟在搞什么勾当。

    因此他只是简略描述大概,将这些人凑在一起的过程讲了讲,内情则言及不深。

    裴光庭在听完张岱的讲述之后,先是沉吟一番,然后才又说道:“燕公固然国士,凡所谋划必然合乎大体。但其毕竟疏于时事数年之久,许多事情都未若亲临。宗之你机敏干练,若见到认知有偏,也要及时提醒,以免混淆!”

    他是担心张说仍然贪权好事,跟高力士等人搞在一起后将内外人事加以混淆,使得时局再生出许多不必要的纠纷与波澜。

    “下官谨遵相公教诲,一定归致此意。”

    张岱先点头应是,但接下来又开口说道:“只不过,有的事情因循就便也并非近年才有。往者时势并不具备,为了合乎大体,也只能草草将就,当下时流若心力有裕,内外区分厘清也是今人职责。王端公等今所奏事,也都合乎此心。”

    裴光庭担心张说弄权,内外事务搅和一处,张岱则觉得这是南省趁机收回一些被北门所侵并的事权的好机会。虽然说内外有别,但大家在物理上的距离可以说是只有一墙之隔,哪能做到完全的泾渭分明呢?

    眼下的王毛仲是大而难倒,因为从开元初年到如今,其所掌握的权力实在太大,以至于当下都找不到一个人能完美的取代他。

    如果外朝在这时候能够表现的更恭顺、更有担当一些,皇帝也有可能会将一部分北门的职权再重新交给外朝。

    “事总说易行难啊!令出多门,难总于一,大体未定,殊异旧年。”

    裴光庭在听到张岱这么说,当即便又长叹一声道。

    眼下朝中三名宰相,各有所专、各有所长,说到底那就是谁都不服谁。裴光庭也是在兼领了御史大夫之后,才稍微具有了与其他两人分庭抗礼的资格。

    眼下宰相们自身都还在磨合期,仍然没有磨合出谁主谁次,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想去吞北门一口,只会让博弈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由此也看出裴光庭行事是偏谨慎,倾向于立足实际、按部就班。

    若是换了激情满满的宇文融,之前只听张岱略言开中法之大概,宇文融便将相关事宜大力推行起来,若再听说可以反咬北门一口,明天怕就要亲自领衔针对王毛仲的讨伐问责了。

    “你近日台中行事风评颇佳,凡所推断也都合乎人情法度。接下来其他的事情也要更加用心,争取能够更得美誉!”

    顿了一顿之后,裴光庭又对张岱说道:“分察南省亦是要务,对你来日进迁南省任职郎官甚有助益,可不要受别事牵扯而忽略此事啊!”

    张岱闻言后又连忙点头应是,他刚刚转正的时候便被裴光庭安排分察尚书省户部与刑部,但是转头便有各种讼事找上门来,搞得他也一直没有时间分察两部。现在挤压讼事已经处理大半,等到假期结束,当然也要把分察事宜抓起来。

    他本来就是临时起意过来拜访,也没有太多事情要进行汇报,因此在又闲聊一会儿之后便起身告辞,又被裴稹礼送出门,然后在这家伙怪异的眼神当中行过十字街、再往三曲而去。

    张岱刚要转向南曲吕荷家去,忽然听到北面街曲传来人语喧哗吵闹声,心中不免有些好奇,于是便带上一众护卫们往北行去准备看看热闹。

    他北行几十米,便见到坊街上一群人正追打着一个身形瘦高之人,那人在抱头鼠窜中也看到了向此走来的张岱,当即便直向张岱这里飞奔而来,而且还挥着双手大声呼喊道:“六郎、张六郎!求六郎救命……”(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协律郎不错,请把《大唐协律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协律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