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刘永与李文兵的矛盾

    两人出了实验室,在墨子学院一条幽静的街道漫步行走,高磊在外围限制了其他学生过来,给两人留下一个单独的空间。

    李文兵收敛了笑容道:“我今日过来,有些事情想要请教社长。”

    徐晨脸色也严肃道:“什么事情?”

    李文兵苦笑道:“新大陆的战果虽然丰硕。但一场大战打下来,朝廷欠下6000万元的外债,加上原本的外债,已经破上亿元了,现在每年光利息支出就超过了500万元。同时因为大战结束,地方上很多匆匆建设的作坊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开始出现亏损。

    我和景明都认为从现在开始仗不能打了,朝廷要开源节流,逐步偿还债务。”

    徐晨认可的点点头,这点债务在徐晨看来可能算不了什么,还不到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毕竟后世财政收入十几倍的债务他都看过。

    但对这个时代的人,上亿元的债务就太过于庞大,是大明时期全年收入的四倍,以至于他们都有点胆战心惊了,想要快速把这笔债务消除。

    所以这场战争结束之后,缩减开支,减少财政赤几乎成为了民朝所有人高层的共识。

    李文兵道:“我的想法是减少地方上的公使钱,敌方上官吏也要缩减人员,把多出来的人员安排到新大陆去,这样既能减少地方上的开支也能,功臣年金也减少一些,大家过几年苦日子先把这笔债务给还了。

    再想办法把新大陆的金矿银矿收归国有,我计算过了,新大陆金矿一年产金50余吨,价值两千万元,西班牙人每年从新大陆运输200吨到300吨白银价值上千万元,如此开源节流,应当可在5年内把这笔债务还清。”

    徐晨叹息道:“景明应该不同意吧。”

    李文兵点头。

    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自己给自己过苦日子,徐晨不会高看人性,大同社员也是普通人,趋利避害是人本能的选择。

    徐晨询问道:“景明是什么想法?”

    李文兵道:“景明认为地方上那些不能赚钱的作坊,该关掉就关掉,该发卖就发卖,对作坊的管事和工匠,如果愿意去新大陆,则保留编制,不愿意去新大陆则赔偿一年的工钱遣散。”

    “他还打算把西班牙的银矿拿出来拍卖,拍卖30年的产权,用这笔钱来偿还债务。”

    李文兵继续道:“但我不同意,地方上好不容易建立了作坊,现在的困难只是战后不景气,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怎么能把辛苦建立的作坊就这样卖掉,而且还是卖给商人,拍卖银矿更是杀鸡取卵。”

    徐晨道:“你怎么敢肯定?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而不是越来越糟糕,他们之所以要倒闭,就是竞争不过其他人,凭什么环境好了他们就能竞争过其他人?”

    李文兵道:“我大同社可以给予帮助,让他们先存活下来。”

    徐晨道:“在公平的市场当中都竞争不过别人,这不过是培养了一批巨婴作坊。”

    李文兵无奈叹口气,社长有时候也太讲公平了点,也太喜欢抓大放小了。

    徐晨继续道:“如果金银矿都归了民朝,那谁还愿意去新大陆,就凭那500亩荒地,可没那么大的吸引力?”

    移民问题是大同社遇到的最大的难题,谁也知道移民新大陆是百年大计。

    但中原被大同社治理的不差,尤其是这两年,随着水利设施的完善,大量退耕还湖,退耕还林来局部的改善气候,加上小冰河时期最猛烈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去年北方的小麦,破天荒的达到了亩产一石。

    虽然这在几十年前只属于平常年份的产粮,但对现在而言已经算是丰收。

    中原一户农户30亩地,再加上打零工,一年能赚三十元,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小孩上学书本和笔墨纸砚的开支,大概是15元,化肥种子的支出大概是5元左右。

    也就是说一户农户一年能结余10元左右,再勤快一点,说不定还能再增加五元。

    去年一场大丰收,农户看着自己手里的钱,发现能盖三间大瓦房,咬咬牙再把几年前攒的银子拿出来,能盖一间前有庭,后有院,自带一口压水井的两层小楼房。

    眼看着自己日子越过越红,未来可期,哪怕是农户听说去往新大陆能有500亩地,也没多少意愿去新大陆垦荒。

    同时大同社以前强制移民的手段不能再用了。以前改朝换代,大同社可以把北方的士绅迁移去西域,辽东,南方的士绅迁移去南洋。但现在大同社开国近二十年了,现在的作坊主真是大同社的作坊主了。威逼不能用,只能用利诱了。

    李文兵道:“金银矿的钱可以用于移民。”

    徐晨淡然道:“还不如让移民他自己去挖,这还能减少中间商,这些金银矿肯定要收回国有,但不是现在。”

    而就在这个时候刘永走过来道:“社长!”

    徐晨看到他笑道:“你这个大忙人怎么也过来了。”

    刘永看了李文兵一眼道:“有些朝廷的大事需要请教您。”

    徐晨摆手道:“你拿主意即可,是大事就召开执政会。”

    徐晨带两人去有线电报实验室,让他们看到发报员滴滴答答几声,就看到一篇如同天书一样的摩斯码。

    两人一脸疑惑,徐晨叫来解码员翻译上面的内容。

    “今天晚上,食堂有土豆烧牛肉。”

    然后在实验室上百米之外另一个发报机文本,把他们发的电文对照,结果一模一样。

    徐晨对他们笑道:“这套有线电报系统就是光报的升级版,以后精准的命令发到广州只需要不到一个小时,要是把这套电报系统连接到全球,我们就可以坐在京城向望汉城发布命令。”

    “这简直是神仙手段,科技之威竟然如此厉害!”刘永都震惊了,传音千里这这和神通有什么区别,更重要的是这套电报体系,解决了民朝第一广大难以沟通,反正割据的隐忧。

    李文兵道:“这是军国重器,应当快速普及。”

    徐晨笑道:“还有一些问题要解决,今年会先在京城和天津卫建立一条电报线,验证一番,等成熟了才会逐步推广。”

    就这样刘永和李文兵带着一脸惊叹离开了墨子学院。

    徐晨看着两人的身影无奈叹口气道:“元首和总理大臣的权利没有划分好,总理大臣应该让景明来确定的”

    徐晨当元首的时候,刘永虽然是辅助他,但因为徐晨主要的精力用在大政方针和攀登科技树上。

    民朝的政务几乎是刘永一言而断,他的权力相当于秦汉时期的丞相。

    等李文兵成为总理大臣之后,他自然而然的认为,自己的权利也应该和当初刘永一样,民朝政务应该由他来决断,元首应当主抓政策和方向的大事,指挥大家往哪里走。

    但刘永上面还有徐晨,大的政策方针,大同社习惯开执政会集体商议做决定,政务又全是总理大臣府的。

    这让刘永感觉自己上下受到挤压,元首做的还不如总理大臣舒服。

    最开始的两人还能因为往日交情,相互忍让,但随着这一次民朝战胜西班牙夺取了新大陆,双方对处理西班牙殖民地的政策想法完全不同。

    庞大的外债压的两人喘不过气,缺钱的朝廷百事哀,两人对民朝开源节流的方式政策完全不同。

    刘永想要卖掉那些资不抵债的作坊,减少财政的损失,在他看来这些作坊在商贾经营好,也要上缴利税,这一进一出就增加了财政的收入。

    但李文兵却认为这些作坊经营起来可以增加官营体量,他们大同社是利用商贾,怎么能做主动壮大他们的事,要壮大也是要壮大大同社的作坊,刘永的做法简直是在资敌。

    后面对于银矿处理两人这想法也是截然相反,一个要拍卖,一个要专营。

    他想要减少民朝公使钱与功臣年金的支出,以前民朝财政健康这笔钱还算不得什么,但现在欠了上亿元,每年还要拿出上千万元,这就极其惹眼了。

    但刘永却坚决反对想,他认为现在地方上已经很艰难,不能让他们做事,又不给钱。

    李文兵却觉得刘永太软弱了,总想和稀泥的解决问题,缺乏刀刃向内的坚持。

    刘永却认为李文兵根本不懂如何发展经济,只知道依靠蛮力乱来。两人对新大陆处理的方式,对开源节流看法不同,直接的激化了矛盾。

    偏偏两人都是大同社的元老,一个人长期处理民朝的政务,一个人长期执掌督察院,两人的威望也相差无几,各自拥有的支持者也非常多。

    所以从去年开始两人的争斗就非常激烈,以至于对新大陆施政策略到现在还没有确定。

    但大部分民朝尚书还是站着刘永一边,一方面是刘永维护了他们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次战胜了西班牙,夺取了西班牙的殖民地,给了刘永巨大的威望,这让很多人站在他这一边。

    李文兵这才想要借助徐晨的威望扳回一局,但徐晨不想要民朝分裂,只能带他们看看高科技的技术,对两人的斗争并没有插手,不过他还是认为维持制度更加重要。

    墨子学院内徐晨虽然什么都没说,但大同社的高层却已经明白社长是站在元首这方。

    于是刘永快速去获得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拍卖银矿的政策得到通过,地方上作坊也严格实行破产制度,大量新成立的作坊,发卖的发卖破产的破产。

    大同历二十五年(公元1647年)4月20日,京城,宛县纺织厂。

    比起热闹红火的京城第一纺织厂,宛县纺织厂却呈现出一种悲凉的气氛,新购买的纺织机还冒着金属的光泽,但却已经没有启动了,厂房虽然被擦的一尘不染,但却没有机械的轰鸣,也没有多少生气。

    “沈老板,这些机器都是全新,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即便是现在停了,我们的工匠一直在维护,您看这机器看不到一丝锈蚀,一丝灰尘。”纺织厂厂长周安讨好道。

    工匠们神情麻木的,看着自家的厂长和教喻卑躬屈膝的讨好一个富商,然后卖掉自己花大价钱购买过来的纺织机。

    他们的厂长和教喻原本是军中退伍的好汉,现在却变成了这副模样,这让他们很难理解这世道怎么变成这样。

    明明几年前纺织业还是红红火火,他们还在赚钱,忽然之间他们就接不到订单了,厂里也开始亏本,本来总理大臣府是想保住他们,但终究没有保住,他们的厂子终究要被卖掉了。

    沈良看着这些机器,对着自己的手下示意,让他们检查这些机器的情况。

    沈良带过来的大匠从上到下检查了一番,还开动了机器,忙碌半天之后确定是正常的,才带着测试的结果向沈良汇报。

    沈良笑道:“周厂长,我做的也是咱们大同社的生意,算是自己人,我也就不压价了,这些机器我按原价的7折买下来。”

    周安激动道:“多谢沈老板。”

    午后,沈良就派人叫来了专门的运输车辆,把这些庞大的机器拉走,只留下了一个空荡荡的厂房。

    当晚,宛县纺织厂,灯火通明,空荡的厂房内摆了6桌丰盛的酒席。

    厂长周安红着眼压抑悲愤道:“是我这个厂长没本事,带着大家走上了绝路,好在社里没有忘记大家,大家可以领一年的遣散费,有这笔钱在,大家可以在京城继续生活,找到新的差事。”

    教喻沈炼道:“我和厂长要去新大陆重新开始,如果大伙舍不得事业编的身份,也可以跟我们去新大陆。”

    一个工匠道:“我们去新大陆做什么?继续纺织吗?”

    周安道:“社里给我们安排了一个农场,让我们去新大陆开荒种地。”

    “我跟厂长去新大陆,我们厂的衰败,是老天爷不帮,我们非战之罪,大家都是种地的汉子,我不相信我们连种地也比不过其他人。”

    “我也跟厂长去新大陆!”现场的工人,有七成愿意跟着周安去新大陆,余下的三成人,他们或是有退路,或是不想去大陆,吃了这顿散伙宴,拿了一年的工钱,也红着眼离开了厂子。(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不错,请把《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