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敢不付工钱的纺织主与朝日矛盾

    大同历二十七年(公元1649年)10月25日,京城,《民生报》报馆。

    深秋的京城,天空湛蓝高远。位于崇文坊《民生报》报馆内,排字房传来铅字碰撞的清脆声响,编辑室内,记者们伏案疾书,或是三三两两低声讨论着选题,一片忙碌景象。

    主编办公室。

    一个穿着华丽,身材略显微胖富商在朱由检面前厉声痛斥朝鲜的奸商,他不断挥舞双手,肥胖的面部也显得有些狰狞。

    “朱主编,现在只有你能帮我们了,这些该死的朝鲜奸商进行不公平的贸易。”

    朱由检无奈道:“我民朝和朝鲜签订了《友好通商协议》,双方都是零关税。

    这十几年,我民朝的衣服和布匹大量贩卖到朝鲜,弄得朝鲜妇女织布都无利可图,但即便这样,朝鲜依旧没有对民朝的布匹施加关税。

    现在朝鲜的纺织业崛起了,他们不但把你们赶出了朝鲜市场,还进入到京城市场,你们现在说贸易不公平,你觉得这合理吗?”

    朱由检明白眼前这个布匹商人为什么如此愤怒,十几年前张献忠做朝鲜将军,朝鲜和大同社签订了《通商友好协定》。

    民朝布匹商贾几乎摧毁了朝鲜本土的土布,朝鲜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彻底破产。

    但张献忠也是民朝的元老,他亲身经历了民朝是如何发展产业的,比起其他南中国家开始盲人摸象的发展产业,他算是成绩好的优等生,在成为朝鲜将军之后,他一方面大力发展优势捕鲸业,捕鱼业。

    朝鲜鲸鱼肉,鲸油即便现在依旧占据北方市场,然后张献忠通过这些产业赚的钱,再加上从大同钱庄贷款,办起了钢铁产业,铺设了联通整个朝鲜的铁路,建立朝鲜全国的统一大市场。

    最近这两年也开始建设以纺织业为主的轻工业区,据说汉城的烟囱不比天津卫少多少,纺织业更是发展迅猛,用五六年时间就把汉布赶出了朝鲜的市场,现在更是返销到天津卫和京城市场。

    朱由检也用过朝鲜布,质量差,颜色难看,不管从哪里评价,都是比较劣质的布。但它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便宜,朝鲜布的价格只有汉布的一半,这个价格就让朝鲜布变成了物美价廉,深受那些农户的喜欢,所以在京城市场呈现爆发性的增长,两三年时间就从几万匹增长到百万匹。

    朝鲜布大量的涌入京城,而且还呈现指数级的爆发性增长,这就引起了京城纺织商警惕和不满,再这样让朝鲜布增长下去,大家的饭碗都要被砸了。

    于是这段时间京城的各大报馆大量报道朝鲜布劣质新闻,什么不耐用,一拉扯就裂开了,甚至有一些人生病都赖朝鲜布,总之朝鲜布在整个京城地区受到了口诛笔伐,名声极其差。

    那个商贾马上道:“当然不公平,朱主编,我都不说我们工匠的工钱是朝鲜工钱的10倍。我只说我们的作坊都是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上五休二,还有厚生金,工伤险,年底还有年终奖。”

    朱由检皱眉头道:“我记得朝鲜也是有《工匠法令》,只是改了几个字几乎照搬我们民朝《工匠法令》这有什么不公平。”

    富商痛心疾首道:“朱主编,你也是见多识广的人,你应该知道很多事情规定是规定,执行是执行,朝鲜有《工匠法令》,但他们不执行,我们能拿他们怎么办?

    “我们让工匠加班,要给1.5倍的工钱,而且元首府还不允许我们让工匠加太多的班。但朝鲜太难敢不给工匠加班费,本来他们的工钱就低,还这样肆无忌惮,不给加班费,甚至不给工钱,我们怎么比?”

    “朱主编,说句实在话我们向您抱怨,其实还是想留在京城做事业,那些不抱怨的人已经把作坊开到朝鲜去了,其实在朝鲜我可以赚的更多,只是我认可大同之治,认为不能像朝鲜这样干,这样卷下去,京城的工匠现在10元的工钱肯定保不住了。”

    朱由检这才严肃起来道:“我们会去调查的!”

    富商行礼道:“朱主编,你们一定要帮帮我们,想办法刹住这股歪风邪气。”

    而后朱由检送富商离开。而后看了一眼靠窗的一个工位上,自己儿子朱慈良,看到他正凝神撰写一篇,关于城内几大菜市场近期菜价波动及供应情况的稿件,呼吁顺天府加大对玻璃大棚的建设面积,解决冬季京城百姓蔬菜问题,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朱慈良今年刚从京城师范学堂毕业,而后就进入了他父亲的报馆,三个月前,他通过了都察院组织的严格考试,取得了由都察院统一核发的“采访证”。

    这小小证件意义非凡,它意味着持证人属于都察院系统的“外编监察力量”,在依法进行新闻调查时,享有一定的便利和保护,地方官府通常需予以配合。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身份威慑——地方上的豪强恶霸若敢对持证记者下手,便等同于袭击官员,都察院必定会组建巡查团,一查到底,当地主政官员也难辞其咎。

    民朝新闻业发展这些年来,并非没有记者因揭露黑幕而“失踪”的案例,但最终都在都察院的高压追查下水落石出,凶手伏法,当地官员遭到严惩。

    因此除非是亡命之徒,一般地头蛇绝不敢轻易对记者下死手,这也是官方对他们的一种保护。

    正当朱慈良斟酌字句时,报馆门口传来一阵熟悉的寒暄声。

    他抬头望去,只见春生叔和儿子大头,父子俩一人挑着一副担子,笑呵呵地走了进来。担子里是还带着露水的新鲜蔬菜——翠绿的菠菜、萝卜、鲜嫩的小白菜。

    “春生兄弟,又给我们送好东西来了!”一位老记者放下毛笔,笑着打招呼。

    “是啊,从地里摘的,水灵着呢!大家都拿点回去尝尝鲜,自家种的,放心吃!”春生叔憨厚地笑着,招呼大家。

    报馆里的同僚们显然和他们很熟络,都知道春生父子与主编朱由检关系匪浅,也喜欢这对朴实勤劳的父子。

    众人也不客气,纷纷上前,你拿一把青菜,我挑两个萝卜,准备下班带回家。

    主编朱由检听到外面的动静,从里间办公室走出来,看到春生,脸上露出笑容:“春生,这茬菜收成这么快?我记得你上次来说才下种没多久。”

    春生见到朱由检,更是亲切,连忙从担子里挑出几样最好的菜塞过去:“是啊,今年天气好,菜长得快。现在村里每天都要送两车去永定菜市场,我挑一些最好的出来,送一些过来给你尝尝。”

    朱由检接过蔬菜问道:“这改种蔬菜,收入上比单种粮食怎么样?”

    提到这个,春生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带着掩不住的喜悦:“好太多了!这才卖了一部分,已经卖两元,等田地的蔬菜里的全出手,估摸着,比往年光种麦子,能多赚这个数!”他伸出三根手指道“至少三倍!”

    朱由检闻言高兴道:“这就对了!我早就说,不能光埋头种地。你看看《大同报》农学版,还有农政司印的那些小册子,上面介绍了多少种经济作物和新式种植的法子?

    你上过夜校,认得字,有空多看看学学。这地里刨食,也得讲究个方法,不然累死累活,也赚不到几个钱。”

    春生听了,下意识地挠了挠头。让他下力气干活,他二话没有,可是一想到要抱着书本学那些嫁接、轮作、防虫的知识,他就觉得比扛一天砖还累。

    不过,今年粮价下跌、菜价坚挺的现实,确实给了他很大触动。老法子种地是真不行了,再难也得试着学学这“新式种田”了。

    在另一边,朱慈良也拉着好友大头走到报馆的角落说悄悄话。

    大头脸上带着兴奋和一丝紧张,低声道:“慈良,我已经去武装部报名了!现在就等体检和审核,要是通过了,我就能穿上军装了!”

    朱慈良看着儿时玩伴拍拍大头的肩膀道:“既然决定了,那就好好干。在入伍通知下来之前,你就留在京城吧。我带你好好逛逛这京城,去看足球赛,再尝尝那些老字号的小吃。以后到了军中,怕是没这么自在的机会了。”

    大头眼睛一亮,随即又有些犹豫道:“我得跟我爹说一声。”

    “没问题,春生叔那边,我帮你说。”朱慈良笑道。

    大同历二十七年(公元1649年)11月14日,京城。

    今年的京城格外喧嚣,不仅民朝各地巡抚等封疆大吏回京述职,四方藩属国的使团也络绎不绝。

    其中,一支来自日本的使团尤为引人注目。持续十三年的日本内战终于在今年落下帷幕。

    日本起义军在天草四郎的领导下,加上大同社支持,日本义军从九州岛一路推进至本州,战争异常惨烈,德川幕府上未腐朽,战国时期的名将依旧存在。

    要是没有大同社支持,义军被镇压几乎是必然之事。现在即便有大同社的支持,义军这场战争也打的极其艰难,多次出现反复。

    但艰难也有艰难的好处,这场大战让日本原有的武士阶层和贵族大名几乎被清扫一空,其积累数百年的贵金属也被义军搜刮殆尽,才勉强支撑起义军击败了德川幕府。

    今年4月,天草四郎在攻克江户,杀了德川家光,取得最终胜利,但他并未选择废除天皇制,而是仿效旧制,将天皇置于高位作为象征,自己则出任“征夷大将军”,重新开设幕府,建立了实质上由他统治的新政权。

    他上任后的首要外交举措,便是派遣正式使团前往民朝朝贡,一是表明日本愿为藩属,奉民朝为宗主国。

    二是希望争取更多支持,十三年的战火已将日本国力消耗一空,人口锐减过半,城池残破,田地荒芜。天草四郎急需民朝和粮食物品等其他物资援助,以此保证已经被打的一穷二白的日本国,度过建国初期的危机,所以天草四郎派了一个庞大的使团来到京城。

    元首府会客厅

    刘永端坐于主位,面色平静地听着下方日本正使大岛义隆的陈述日本的情况。

    “尊敬的天朝元首,”大岛义隆深深鞠躬,语气带着恳切道:“我国近海渔场,屡遭朝鲜水师及捕鲸船队侵扰。彼等仗船坚器利,时常故意冲撞、掀翻我国渔民赖以生存的小渔船,致使我渔民死伤,生计无着。此事关乎我国民生恢复,恳请天朝元首体恤下情,约束朝鲜将军行径。”

    如今的东亚格局已然逆转。朝鲜在张献忠二十多年的经营下,大力推行工业化,兴办钢铁、铁路、纺织,国力蒸蒸日上。

    反观日本,历经战乱,民生凋敝,甚至连像样的渔船都难以组建,在面对经过民朝技术武装的朝鲜捕鲸船队时,毫无还手之力。

    本来日本海船来此捕鱼就是在侵害朝鲜国的利益,加之历史上“壬辰倭乱”的旧怨,朝鲜方面对日本的报复行为几乎毫不掩饰。

    刘永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朝鲜之事,我会致书张将军,命其约束部下,不得再有无故撞击日本渔船之事。”

    “多谢天朝元主恩典!”大岛义隆再次躬身,随即提出核心请求道:“此外,我国内灾荒连绵,百姓困苦,恳请天朝念在藩属之情,将我国赴天朝务工之名额,再增加两万个,以解燃眉之急。”

    刘永对此已有预案。民朝在山西、辽东等地的煤矿开采,大量依赖日本和朝鲜矿工。由于实行“同工同酬”,甚至允许他们将部分养老金汇回本国,这些矿工每月能拿到十五银元左右的高薪,这在日本国内已属极高收入,中低级的武士收入都没有来民朝矿工收入高,出口劳动力已经成为日本创汇最主要的途径。

    刘永点了点头道:“可以。”

    大岛义隆大喜过望,但紧接着又提出要求道:“天朝元首仁德!为方便我国集中力量购买天朝货物以重建家园,能否,将我国务工人员的薪俸,直接汇入我幕府指定的账户?由我国统一调配。”

    听到这话,刘永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目光锐利地盯住大岛义隆,语气变得冰冷:“大岛使者,我民朝法令明确规定,工匠付出劳动,理应亲手获得其应有报酬!此乃天经地义之事!”

    他顿了顿语带警告道:“此外,还请贵使转告天草大将军,莫要忘了,是谁的支持让他得以推翻德川幕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刘永知道天草幕府为了榨取外汇,对出国劳工的薪俸进行高比例克扣,他体恤日本战后建设困难。平日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对方竟想将黑锅甩给民朝,这是他绝不能容忍的。

    大岛义隆见刘永动怒,吓得冷汗直流,连忙伏地谢罪:“失礼了!是在下思虑不周,妄言了!请元首恕罪!”

    “罢了,本元首还要接见他人,贵使请回吧。”刘永挥了挥手,不愿再多言。大岛义隆只得惶恐地退了出去。

    日本使者刚走不久,一身戎装的张献忠便大大咧咧地走了进来,也不等刘永发话,自顾自拉开一张椅子坐下,笑道:“元首,您日理万机,找俺老张有啥指示?”

    刘永看着他这副惫懒模样,无奈地揉了揉眉心:“刚走的日本使者,把你给告了。说你的朝鲜捕鲸船,在海上横行霸道,专门撞翻日本渔船。这事,你怎么说?”

    张献忠满不在乎地一摆手:“嗨!我当多大个事儿呢!元首,那鲸川海自古以来就是我朝鲜的渔场!

    小日本儿的船跑到咱们地盘上捞鱼,俺老张没把他们连人带船扣下,只是掀翻几条船,已经是看在您的面子上,格外开恩了!您别忘了,几十年前倭寇在朝鲜烧杀抢掠,这笔血债,咱们朝鲜百姓可都记着呢!现在不过是收点利息!”

    刘永脸色一板严肃道:“旧账休要再提!如今日本已是我朝藩属,当一视同仁。你若再纵容部下撞击日本渔船,我就处罚你这个朝鲜将军!”

    见刘永态度坚决,张献忠这才收敛了笑容悻悻道:“行行行,您是元首,您说了算。俺回去就约束那帮兔崽子,让他们不要再撞日本的破渔船。”

    刘永话锋一转,语气更加严厉:“还有一事!天津卫、京城的好几家纺织行会,联名到元首府递了状子!说你为了吸引商人去朝鲜设厂,纵容甚至鼓励厂主压低工匠工钱,强迫他们每日劳作超过八小时,而且加班还不给足额工钱!张献忠,你也是大同社的老人了,应该很清楚社里的规矩和底线!”

    张献忠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这事触碰了红线。他连忙叫屈:“元首,您得体谅俺老张的难处啊!朝鲜那地方,山多地少,穷得叮当响,修条路比中原费劲多了!工钱要是跟中原看齐,工时也一样,哪还有商人愿意去俺那儿开作坊?俺这不也是为了朝鲜百姓能有个活干嘛!”

    “这不是你违反社章、盘剥工匠的理由!”刘永毫不退让,“大同社的宗旨是‘天下为公’,不是让你搞‘血汗工坊’!我给你半年时间整改!

    明年六月,我会派遣都察院联合工匠司的督察团,亲赴朝鲜考察!只要发现还有工匠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工钱过低、工时过长、安全无保,我就以‘强迫劳动罪’,全面禁止你朝鲜产的棉布进入民朝市场!你好自为之!”

    张献忠闻言,顿时慌了神。朝鲜如今每年能向民朝输出三百万匹棉布,这可是他财政收入和维持工业体系的命根子!要是被禁了,刚刚有点起色的朝鲜纺织业非得崩溃不可。

    他赶紧站起身,拍着胸脯保证道:“元首,您放心!俺老张回去就改!马上改!一定按社里的规矩来,绝不再犯!”

    看着张献忠匆忙告退的背影,刘永靠在椅背上,长长吐出一口气。驾驭这些骄兵悍将和心思各异的藩属,非常伤脑,每一个都不让他省心,想到后面还有那些,那些背信弃义的欧罗巴海盗,他的头就更痛了。

    这几年前欧罗巴的商船出事的几率增加了好几倍,尤其是西班牙,直接出海军当强盗,劫掠民朝的商船。

    他看向欧罗巴方向道:“是要给这些海盗一个深刻的教训。”(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不错,请把《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