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朝外蔬菜店

    下午两点多的阳光虽不似正午那般灼热,却依旧带着让人难耐的暑气。

    外交公寓西门外的街道上,行人脚步匆匆,大多贴着树荫行走。

    一辆白色伏尔加轿车缓缓停在路边,李哲先推开车门下车,目光扫过街道南侧的商铺,很快落在第二间店铺上。

    那是一家刚开业的蔬菜店,挂着一块崭新的红色牌匾,上面用金色字体写着“朝外蔬菜店”五个大字,牌匾边缘还雕刻着简单的花纹,看着颇为气派。

    “走,过去看看。”李哲拉着王婷走近,才发现牌匾右下角还刻着一行小字——“朝内菜市场第一涉外蔬菜店”。

    他忍不住笑了:“原来是朝内菜市场开的店,这名字有点意思。”

    “也是专门做涉外生意的?”王婷挎着他的胳膊,小声问道。

    “走,进去瞧瞧就知道了。”李哲刚迈开步,店门口两个大妈就迎了上来。

    其中一个长脸大妈,穿着灰布褂子,手里拿着一沓子传单,热情地招呼:“先生、姑娘,买菜不?咱这刚开业,价格实惠,进去瞅瞅呗!”

    李哲轻轻拍了拍王婷的腰,递了个眼神。王婷会意,清了清嗓子,用英语问道:“Can you speak English?”

    长脸大妈愣了一下,眼珠子转了转,立马堆起笑,比了个“请”的手势,用带着浓重京腔的口语磕磕绊绊地说:“普累死,卡姆人,谁怕!”

    这发音听得李哲直皱眉,心里嘀咕“这啥玩意啊?”。

    王婷有辅导小胖子英语的经验,小胖子也总犯发音错误,她早就练就了“听错辨意”的本事。她笑着重复了一遍:“Please come in,cheap!”

    “噎死噎死!”大妈赶紧点头,竖着大拇指夸她,引着两人往店里走。

    李哲其实并非故意刁难,只是想测试一下这家涉外蔬菜店的接待能力,毕竟外交公寓附近大多是外国人,英语服务是刚需。可看这大妈的表现,显然没经过专业培训。

    两人走进店里,一股闷热的气息瞬间扑面而来——店里竟然没开空调,只有天花板上两台老旧的吊扇在慢悠悠地转着,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比外面还要憋闷。

    李哲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店内布局:面积比 365蔬菜店略小些,同样分成了蔬菜、水果、生鲜、杂货四个区域,连货架摆放的位置都和 365蔬菜店有几分相似。

    这时,一个穿着白色衬衫、看起来二十出头的年轻服务员走了过来。

    他头发梳得整齐,领口系着灰色领结,脸上带着几分紧张,用生涩的英语说道:“Welcome!”

    李哲微微点头示意,目光继续在店内扫过。

    这个时间点,店里没有其他客人。

    柜台后面站着一个中年男人,穿着白色短袖衬衣,正低头拨着算盘,手指在算珠上飞快移动,看模样像是店里的负责人。

    李哲先走到蔬菜区,拿起一个西红柿看了看——表皮还算新鲜,但个头不均匀。

    他瞥了眼旁边的价格牌,心里有了数:比普通菜市场的价格略高,却比 365蔬菜店便宜不少。

    接着他又去了水果区和杂货区,发现价格都比 365蔬菜店低。

    最后,李哲走到生鲜区,这里分为两部分:左边是一个冰柜,里面整齐地码着猪肉、牛肉、鸡肉;

    右边的塑料盆里放着一些海鲜,有大虾、黄花鱼、鲤鱼,种类不算多,都是北方常见的品种。

    他注意到冰柜上贴着秦川杂交牛肉的价格标签——18元外汇券一斤。

    这种牛肉的成本价就要 10元外汇券一斤,365蔬菜店的折后售价是 24元一斤,从来没有低于二十元一斤,对方这个标价直接把价格打下来了。

    年轻服务员又跟了过来,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英语说得流利些:“Ladies and gentlemen,what would you like to buy?”

    李哲指着塑料盆里的大虾,用英语问道:“How much is this?”

    服务员低头看了眼大虾旁边的标签,连忙回答:“five yuan.”

    “I want two.”李哲说道。

    服务员麻利地拿起秤,称了两斤大虾递给李哲,又报了价:“Sir,ten yuan.”

    李哲付了钱,接过大虾,和王婷一起走出了朝外蔬菜店。

    坐进伏尔加轿车里,王婷柳眉微蹙,担忧地说:“这家店的商品种类跟咱们 365蔬菜店差不多,价格却便宜这么多,会不会影响咱们店的生意啊?”

    “影响肯定有,但问题不大。”李哲瞥了眼窗外“朝外蔬菜店”的牌匾,发动汽车,“咱们回365蔬菜店看看。”

    轿车沿着街道绕了一圈,很快开到了外交公寓东门附近的 365蔬菜店。

    车子刚停稳,孙涛就快步从店里迎了出来。

    他脸上带着几分焦躁,强挤出一抹笑容:“李哥,您可算来了!我这几天一直担心廊方的暴雨,大棚没受影响吧?”

    “没事,早就处理好了。”李哲一边往店里走,一边问道,“最近店里生意怎么样?”

    孙涛叹了口气,领着李哲走进店里,从柜台后面拿出一个厚厚的账本,递了过去:“李哥,您看看就知道了。朝外蔬菜店三天前开业,咱们店的营业额直接降了三分之一,进店的客人少了一多半,现在全靠送货上门业务撑着。

    我就怕再过几天,他们也开展送货上门,到时候咱们的营业额还得往下掉。”

    李哲翻开账本,上面一笔笔记录着每日的营收,最近三天的数字确实肉眼可见地下降。

    他合上账本,抬头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孙涛有些愤愤不平,“这朝内菜市场也太不讲道理了!京城这么大,外国人扎堆的地也不少,他们去哪开店不行,非要选在咱们旁边,这不就是明着抢生意吗?”

    这种竞争场景,李哲在后世见得多了——哪个大型小区周边没有三五家便利店、蔬菜店?有竞争本就是常态。

    他将账本放到柜台上,平静地说:“事情已经发生了,抱怨没用,得想办法解决。”

    孙涛脸上露出愁容:“我派人去朝外蔬菜店打探过,他们的商品种类跟咱们学,价格还比咱们低。

    我让人在他们店门口盯了两天,不少常来咱们店的老客户都去他们那买东西了。

    我觉得……咱们是不是也该下调商品价格?”他说着,小心翼翼地看了眼李哲,生怕对方不高兴。

    李哲沉思了片刻,叮嘱道:“价格可以适当下调,但不能跟他们打价格战。一旦陷入价格内卷,就算赢了,利润也会大幅缩水,得不偿失。”

    孙涛连忙追问:“那价格该怎么调整?总不能看着客人都跑走吧?”

    其实李哲对降价并不抗拒,365蔬菜店的利润高得有些“吓人”,仅 5月份的纯利润就超过 1万外汇券。

    这种暴利本就不正常,他开店时也没料到会有这么高的利润,心里一直有些不踏实。

    他曾听过一句话:真正的生意人,只赚有限的利润,暴利走不长远。

    在他看来,正常的经营路径应该是搭建产业链、降低成本,然后开更多分店——分店多了,总利润自然会涨。

    只是这个年代和后世不同,做生意要挂靠国营单位,开分店前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所以他的计划是先把 365蔬菜店做成“样板店”,等时机成熟再扩张。

    而且,遇到竞争对手这件事,其实在他的意料之中;从某种角度看,这甚至是件好事——说明市场化的进程在加速。

    李哲收回思绪,对孙涛说:“店里商品种类多,具体哪些该调价、调多少,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回头咱们再仔细研究。我先跟你说说咱们以后的经营方向。”

    孙涛立刻拿出本子和笔,摆出认真听讲的姿势:“李哥您说,我记下来。”

    “首先是定位客户群体。”李哲说道,“咱们面对的是涉外客人,他们经济条件优越,消费能力强,更看重生活品质。所以咱们要拼的是服务和质量,不是低价。”

    他举了个例子:“就说苹果,朝外蔬菜店卖的是一级果,咱们就进特级果,个头均匀、口感好,价格可以比他们高,但只要品质到位,注重生活质量的客人肯定愿意来咱们这买。

    还有黄油,虽然都是国产黄油,但品质有差异,咱们就进最好的那款,哪怕价格高些,也能吸引到目标客户。”

    “其次是服务。”李哲继续说,“咱们有送货上门服务,他们没有;咱们店的员工年轻,英语水平高,能跟外国客人顺畅沟通,他们店的员工大多是中年人,英语不行;

    环境方面,咱们店有空调,干净凉爽,他们店又闷又热,还能闻到海鲜的腥味;

    体验上,咱们有高价买的冷藏展示柜,肉类保鲜好、看着也高档,他们只能用普通冰柜。这些都是咱们的优势。”

    其实李哲还有一个没说,那就是反季节蔬菜,一旦到了冬季,差异会更加明显。

    孙涛听得连连点头,眼睛渐渐亮了:“李哥,我明白了!咱们不跟他们比价格,跟他们比品质、比服务、比体验!”

    “没错,就按这几个方向调整。”李哲补充道。

    孙涛突然想起一件事,连忙说道:“对了李哥,朝外蔬菜店还增加了海鲜产品,比咱们多了个品类,咱们要不要也进些鱼虾之类的?”

    李哲答道:“鱼就算了,老外吃的鱼和咱们常吃的不一样。不过可以进些冻虾,冷冻的能保存久些,味道也不会差太多,正好补充品类。”

    “好,我记下来了,明天就联系供货渠道。”孙涛把这点也写在本子上。

    李哲站起身:“今天就先这样,你先列个商品降价表,结合朝外蔬菜店的价格,咱们把利润过高的商品适当下调,保持合理利润就行。”

    “放心李哥,我这几天一直派人盯着他们的价格,回头就能拿出针对性的降价方案。”孙涛拍着胸脯保证。

    “你做事,我放心。”李哲拍了拍他的肩膀,准备离开,目光却落在了生鲜区的冷藏展示柜上,“对了,店里的秦川杂交牛肉是不是不太好卖?”

    提到这个,孙涛又叹了口气:“是啊,朝外蔬菜店卖 18元外汇券一斤,比咱们便宜不少,这两天基本没卖出去多少。倒是进口牛排的销量没受影响,只是这个也不咋赚钱啊。”

    “给我切四斤,记账上。”李哲笑着说,“正好我也馋牛排了。”

    “好嘞!”孙涛立刻拿起刀,去冷藏展示柜里取牛肉,动作麻利地切了四斤。

    李哲又去杂货区拿了些调料,一并交给孙涛记账。

    随后,孙涛把李哲和王婷送到店门口,将装着牛肉和调料的袋子递给李哲,情绪还是有些低落。

    “别愁眉苦脸的。”李哲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轻松,“你是店长,你都没信心,员工们更慌。大胆去做,我给你兜底。”

    孙涛眼睛一亮,感激地说:“谢谢李哥!”

    李哲把肉和调料放进后备箱,挥了挥手:“走了。”

    看着伏尔加轿车驶远,孙涛长舒了一口气。

    前些天看到朝外蔬菜店开业,他就心里发慌;等发现对方打价格战,更是愁得睡不着觉。

    如今听了李哲的分析,他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重新燃起了干劲,

    他转身快步回店,翻开柜台上的笔记本,准备按李哲说的,先做一份详细的降价表……

    ……

    广渠门内大街的筒子楼,墙体已有些斑驳,楼道里堆着杂物,不时传来邻居家的说话声。

    2楼陈家。

    小胖子坐在书桌前,眉头皱得紧紧的,铅笔头咬在嘴里,盯着英语课本上的单词,半天没动笔,像是遇到了难题。

    客厅里,陈老太坐在小马扎上,面前的竹篮里放着一把嫩韭菜,她戴着老花镜,手指麻利地摘着韭菜叶,翠绿的韭菜散发出特有的味道。

    这个时节能买到这么嫩的韭菜不容易,老太太盘算着晚上给外孙做道他最爱的韭菜鸡蛋。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

    小胖子瞬间从椅子上站起来:“肯定是二姐来了!说好下午给我补英语,您瞅都几点了。”

    “少贫嘴,让你二姐听见,一会做题错了,又该训你了。”陈老太头也不抬,手里的韭菜摘得飞快。

    “嘿嘿,我才不傻呢。”小胖子咧着嘴笑,颠颠地跑过去开门。

    门一打开,王婷果然站在门外,手里还提着两个鼓鼓囊囊的袋子。“二姐,快进来!”

    小胖子刚要侧身让她进屋,眼角余光瞥见她身后还站着个人,露出惊喜的神色:“二哥!你也来啦!”

    “知道你放暑假了,过来看看你。”李哲笑着走上前,手里也拎着个袋子。

    这段时间万安镇罐头厂忙着赶制番茄和黄桃罐头,李振国作为生产主管,几乎天天守在厂里,好些日子没回京城。

    李哲想着替二叔照看着点小堂弟,便和王婷约好一起过来。

    比起见到表姐,小胖子显然更盼着李哲来,热情地拉着他的胳膊往屋里让:“二哥进来坐!”

    李哲先跟陈老太打招呼:“老太太,有些日子没见,您身子还硬朗着?”

    “哎哟,李哲来啦!快坐快坐!”陈老太连忙放下手里的韭菜,起身搬了把椅子过来,脸上满是笑意。

    虽说知道李哲和王婷处对象有段时间了,但两人一起上门,还是头一回。

    王婷把手里的袋子放到餐桌上,笑着说:“姥姥,这里面是李哲买的,都是您爱吃的糕点。”

    “这孩子,来就来,还乱花钱。”陈老太嘴上念叨着,眼里却透着欢喜,又忙着给李哲倒水。

    李哲把手里的袋子递给小胖子:“这个是给你的,看看喜欢不?”

    “谢谢二哥!”小胖子迫不及待地打开袋子,里面装着奶糖、巧克力,还有一包刚出锅的糖炒栗子,都是他爱吃的零嘴。

    他眯着眼睛笑起来,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别光顾着吃,把不会的英语题拿出来。”王婷走到书桌旁,俏脸上带着几分严肃,“说好的先补课,补完再玩。”

    小胖子抱着袋子,有些不情愿地嘟囔:“二姐,二哥好不容易来一趟,我跟他玩会儿呗?你给我补课,二哥一个人多无聊啊。”

    “少拿我打掩护。”李哲摆摆手,“赶紧学你的,我正好趁这功夫下厨,晚上给你做好吃的。”

    小胖子立刻来了精神,凑过来好奇地问:“二哥,你要做啥好吃的啊?”

    王婷笑着摇头:“别问了,先做题,保准是你没吃过的。”

    “我不信!除非你们先告诉我。”小胖子梗着脖子,一脸不服气。

    李哲从兜里掏出个牛皮纸包,打开后露出一大块鲜红的牛肉,纹理清晰,油花均匀。“晚上给你做西餐,煎牛排。”

    小胖子眼睛瞪得溜圆,还真有些不信:“二哥,你还会做西餐啊?我只在电视上见过!”

    “等着吃就知道了。”

    李哲也没多解释,西餐煎牛排其实不难,只要肉新鲜、品质好、把控好火候,味道就差不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不错,请把《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