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幸福来得太突然

    见李哲语气郑重,孙涛愣了一下,连忙站直身体:“李哥,您说,我听着呢。”

    李哲先跟他聊起四季青公司的近况:“四季青公司扩大种植规模的事,你是知道的。现在员工也多了,管理上出了不少问题——迟到、违规操作的情况经常发生。

    我和几个公司骨干都是农民出身,都没太多管理经验,这次来京城,特意去京城蔬菜公司请刘经理帮忙,借调了一个有经验的人事主管,回去整顿公司。”

    孙涛点点头,他虽没去过四季青公司,但也听李哲提过几次管理上的难处。

    李哲话锋一转,说出了这次谈话的重点:“新开的超市有五百多平米,规模太大,咱们俩根本管不过来,我也不可能天天盯在店里。

    所以我想招聘一个有管理经验的人当店长,你暂时给他当副手,跟着学管理,你觉得怎么样?”

    “嗨,我还以为是啥大事!”孙涛瞬间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李哥,说实话,这几天我也在琢磨这事。

    一开始听说能管这么大的超市,我特别兴奋,但心里也发虚——我就管过蔬菜店,哪懂超市的运营啊?

    正想跟您说能不能找个懂行的人带带我,您这么安排,我心里踏实多了。”

    李哲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慢慢来,咱们还年轻。你今年跟着店长学,积累经验,等明年咱们再开新店,你就能独当一面了。”

    “成!我听您的!”孙涛干劲十足——他从不怀疑李哲的话,去年冬天才开了一家蔬菜店,今年就有了五百平米的超市,这样的发展速度,未来肯定还有更多机会。

    李哲提前跟孙涛沟通,就是怕他有想法,现在话说开了,两人都没了顾虑。

    下午,李哲去了建材市场,挨个询问地砖、涂料、电线等材料的价格,对比下来,陈永发的报价还算合理,没有虚高。

    第二天一早,陈永发就带着修改后的设计方案来了。

    新图纸里,收银区扩大到十平米,加了两个收银台;货架通道加宽到一米二,还特意标注了购物车的转弯空间;仓储区多了通风口,办公区也隔出了小隔间。

    李哲看后很满意,当场跟他签订了装修协议,没有再压价——他知道做生意得留余地,买的没有卖的精,给对方合理的利润,对方才会用心干活。

    当天下午,陈永发就带着二十多号工人来了。

    他站在底商门口,拿着图纸给工人分工:“老张,你带三个人拆墙体,注意别碰承重柱;老王,你跟小李负责水电改造,按图纸上的位置走管线,插座多留几个;剩下的人跟我搬材料,先把地砖、水泥卸到角落……”

    工人各司其职,现场立刻忙碌起来。

    接下来的三天,李哲每天都会去施工现场盯进度,而陈永发则比工人到得更早、走得更晚。

    每天早上七点,他就会先绕着工地转一圈,检查前一天的施工质量:

    第一天水电改造,有个工人图省事想走斜线,陈永发当场拦住,亲自蹲在地上画线:“得按规范走直线,以后维修方便,不能偷懒!”

    看到有块墙砖贴得有点歪,他指导工人重新返工,边贴边跟工人说:“贴砖要先挂线,砂浆厚度得均匀,差一毫米都容易空鼓,后期返工更麻烦。”

    有天中午工人图省事,想把没用完的水泥堆在窗边,陈永发看到后立刻制止:“水泥怕潮,窗边下雨天容易渗水,堆在这受潮了就废了,赶紧搬到里面,跟新水泥分开放。”

    他不仅管质量,还管现场秩序,每天收工前都会督促工人把工具归位、废料清理干净,三天下来,施工现场虽然忙,但始终整整齐齐。

    李哲看在眼里,心里对陈永发的好感又多了几分——他最欣赏这种“眼里有活、手里有准头”的人,把装修交给这样的人更放心。

    这天上午,李哲像往常一样来超市查看施工进度。刚走到底商门口,就看到陈永发正蹲在地上跟水电工讨论什么,手里还拿着图纸比划。

    陈永发抬头看到李哲,立刻站起身迎了上去,拍了拍手上的灰说:“李老板,您来了。跟您说下进度,墙体拆除已经完了,水电点位也标好了,下午就能开始布管穿线。”

    李哲点点头,跟着他在工地里转了一圈,确认进度和质量都没问题后,才停下脚步。

    陈永发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邀请:“李老板,晚上要是有空,我想请您吃个饭,感谢您信任我,把这么大的活交给我。”

    这是对方第二次邀约,李哲没有再拒绝,“行,正好我也有事想跟你聊聊。”

    陈永发特别高兴,立刻跑去附近的公共电话亭,在烤肉宛订了个包间。

    晚上七点钟,李哲开着白色伏尔加轿车赶到烤肉宛。

    此时正是饭点,餐厅门口停了不少自行车和摩托车,还有七八个人在门口排队,偶尔能听到里面传来的喧闹声。

    陈永发已经站在餐厅门口的台阶上等着了,看到伏尔加轿车开过来,立刻快步迎上去,帮李哲拉开车门:“李老板,您来了。”

    “陈经理,让您久等了。”李哲下车,跟陈永发握了握手。

    两人简单寒暄了两句,陈永发就领着李哲往餐厅里走。

    一进烤肉宛大堂,一股浓郁的烤肉香味就扑面而来,大堂里摆着十几张方桌,几乎坐满了客人,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等着上肉,服务员穿着蓝色的制服,端着盘子在桌子间穿梭。

    墙上挂着几块木质牌匾,上面写着“百年老字号”“中华名小吃”等字样,角落的展示柜里还摆着几个奖杯,透着老京城餐厅的厚重感。

    “李老板,咱们订的包间在二楼,楼上安静点,说话也方便。”陈永发一边引着李哲往楼梯走,一边解释。

    到了二楼,他推开一间挂着“松鹤”木牌的包间门——包间不大,约莫十平米,靠墙摆着一张圆桌,桌子正中间嵌着一个圆形的炙子烤炉,炉边放着小铲子、小刷子和装调料的小碟子。

    两人刚坐下,服务员就端着茶壶走进来,给两人倒上茶水,又递过菜单,笑着介绍:“两位老板,咱们家是百年老店,招牌就是炙子烤肉,用的都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的羔羊肉,现点现切,肉质嫩得很,不膻。

    除了烤肉,芝麻火烧、糖蒜、拌豆腐丝都是搭配烤肉的绝配,您要不要试试?”

    陈永发把菜单推到李哲面前:“李老板,您先点,想吃什么随便点。”

    李哲翻了翻菜单,抬头问服务员:“你们家的烤肉除了羊肉,还有别的推荐吗?”

    “牛肉也特别好!”服务员立刻答道,“咱们的烤牛肉选的是牛里脊,切得薄,烤出来外焦里嫩,蘸着咱们秘制的干料,绝了!”

    “那行,就听你的。”李哲合上菜单,“来二斤烤羊肉,一斤烤牛肉,四个芝麻火烧,再来一份拌豆腐丝、一份拍黄瓜,一壶酸梅汤解腻。”

    “好嘞!您稍等,肉马上就好!”服务员应下,拿着菜单退了出去。

    陈永发从包里拿出一瓶茅台酒,拧开瓶盖:“李老板,这酒是我去年买的,一直舍不得喝,今天咱们俩好好喝点。”

    他给李哲倒了一杯,又给自己满上,端起酒杯:“我先敬您一杯,谢谢您信任我,把超市装修的活交给我,我肯定把活干好。”

    李哲端起酒杯,跟他碰了一下:“合作愉快。”

    他喝了一口酒,心里有种不一样的感觉——以前喝茅台都是自己买、自己请人,这次是别人请自己,酒是一样的辣,但感觉格外不同。

    陈永发又给李哲添了点酒,好奇地问:“李老板,我特佩服您——您这么年轻,就把生意做得这么大。我一直很好奇,您以前是做什么生意的?”

    李哲喝了口茶水,笑着回答:“我以前就是个种菜的。”

    “您别跟我逗闷子了!”陈永发摆了摆手,显然不信,“种菜哪能赚这么多钱,还开这么大的超市?”

    李哲收起笑容,认真地说:“陈经理,我没骗您。我确实是种菜的,不过种的是半地下式蔬菜大棚,冬天也能种出新鲜蔬菜,所以菜的价格能卖得高一些。”

    陈永发皱着眉想了想,突然一拍大腿:“嘿!我想起来了!去年冬天我跟朋友去全聚德吃饭,当时都快过年了,全聚德居然还有鲜嫩的绿黄瓜。

    后来听服务员说是大棚里种的,您种的就是这种大棚菜?”

    李哲笑着点头:“从去年冬天开始,全聚德的黄瓜就一直是我供应的,直到现在都没断过。您当时在全聚德吃的黄瓜,十有八九就是我种的。”

    “嘿!难怪您能赚钱,这真是好本事!”陈永发忍不住感叹。

    他到现在还记得,当时全聚德一盘黄瓜条卖五块钱,他和朋友们还吐槽“这跟抢钱有啥区别”,没成想今天居然见到了“黄瓜供应商本人”,心里又惊讶又佩服。

    就在这时,“咚咚”的敲门声响起,服务员端着几盘肉和配菜走进来,把肉放在桌上的烤盘里,然后拿起夹子说:“两位老板,我帮您烤吧,咱们家烤肉得掌握火候,烤老了就不好吃了。”

    陈永发摆摆手:“不用麻烦你,我自己来烤就行。”服务员笑着应了声“那您有事叫我”,便退了出去。

    服务员离开后,他拿起夹子,认真地翻动着肉,“这烤肉,还是自己烤的香。”

    羊肉烤得滋滋冒油,撒上椒盐,香气扑鼻。

    李哲夹了一块放进嘴里,肉质鲜嫩,果然不膻,忍不住赞道:“确实好吃,比我在东来顺吃的还地道。”

    “那可不,烤肉宛是老牌子了,味道错不了。”陈永发也吃了一块,又端起酒杯,“李老板,再喝一杯。”

    两人又喝了一杯,李哲问道:“你以前在国营建筑公司挺好的,怎么想着出来单干?”

    陈永发放下筷子,叹了口气说:“国营单位里太讲究论资排辈了。我当时年纪轻,就算再努力,上面也总说‘你资历不够’。

    后来好不容易有个晋升技术员主管的机会,我本来以为自己稳了——论经验,我在工地待了五年,大小工程跑了十几个;论能力,当时公司里几个难搞的技术活,都是我盯着完成的。结果您猜怎么着?

    最后晋升的是一个比我晚来两年的同事。那人别说去工地了,连图纸都看不懂,就因为他舅舅是公司的副经理,有关系有背景,就把机会拿走了。”

    他顿了顿,又喝了口酒,继续说:“从那以后我就看明白了:在国营单位里,我年纪轻、没背景,就算再拼命干,也未必有出头之日。

    所以干脆就辞职下海单干了,当时还办了停薪留职,想着万一单干不行,还能回单位有条后路。

    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两年,靠着几个朋友帮忙介绍活,公司也算慢慢运营起来了,还赚了点小钱,总算是稳住了。

    现在回头看,幸好当初做了辞职的决定,不然现在还在单位里熬日子呢。”

    李哲听完,赞同地点了点头——他能理解陈永发的选择,毕竟谁都想凭自己的本事活出样子。

    两人一边吃一边聊,不知不觉就到了九点多。

    临走时,李哲突然开口问:“陈经理,贵公司除了装修超市的工人,还有没有其他的熟手工人?”

    陈永发愣了一下,随即回答:“暂时还真没有,不过,有个工程还有两三天就完工了,到时候能腾出几个工人来。”

    他追问:“李老板,您是觉得超市施工进度慢吗?还想增加人手?”顿了顿,又补充道:“其实,空间就那么大,人手太多了,有时候反而会降低效率,现在的人手其实正合适。”

    李哲笑着摇头:“不是超市的事。前几天,我买了一套住宅,想请您一起帮忙装修。”

    陈永发脸上立刻露出喜色,连忙说:“这个没问题!我可以先找人拆除旧装修,等过两天上一个工程完工后,就能腾出手给您装修住宅,保证不耽误事。”

    李哲点头:“那行,明天我带您去瞅瞅房子的情况。”

    “好嘞!”陈永发再次端起桌上的酒杯,跟李哲碰了一下,“李老板,谢谢您这么照顾我,我肯定把房子装得让您满意!”

    ……

    西单花苑小区位于西单北大街西侧约 800米,距西单商场步行 15分钟,紧邻西黄城根南街,闹中取静,既近商业核心又避主干道喧嚣。

    早上八点多,天刚过晨雾,陈永发就骑着自行车赶到了小区楼下。

    他推着车在小区门口转了一圈,看着青砖灰瓦的楼房、楼前修剪整齐的冬青丛,还有几位提着菜篮的住户慢悠悠走过,脸上忍不住露出羡慕神色。

    这小区比他住的平房院干净规整多了,地段又好,住在这里可比挤在胡同里舒服多了,心里暗自感叹“李老板选房子的眼光是真不错”。

    等以后有钱了,我也住楼房,别看他工程干的不小,实际上手里并没有多少余钱。

    没等多久,一辆白色伏尔加轿车缓缓开进小区,停在楼前的空地上。

    李哲推开车门下来,陈永发立刻把自行车停到旁边的车棚,快步迎上去,笑着打招呼:“李老板,您来啦,我刚到没一会儿。”

    “辛苦你跑一趟,咱们上去看看房子。”李哲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钥匙,领着陈永发往楼道走。

    楼道里铺着浅灰色的水泥地,墙面刷得干净,楼道没有常见的杂物堆积。

    两人上到三楼,李哲打开东门,推开木门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房子是八十多平米的两居,公摊很小,客厅宽敞明亮,朝南的窗户装着老式的木质窗框,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水泥地面上,映出灰尘的细影。

    主卧和次卧都带着方正的窗台,次卧外面还赠送了一个约三平米的阳台,阳台栏杆是刷着白漆的铁栏杆,站在阳台上能看到小区里的绿树。

    厨房和卫生间在房子西侧,面积不算小,但墙面有些发黄,地砖也有几处开裂,能看出是老房子的模样,不过整体户型方正,没有多余的拐角,很适合改造。

    李哲领着陈永发在屋里转了一圈,边走边说装修要求:“墙面要重新刷白漆,看着亮堂;地面的话,统一贴瓷砖。”

    到了浴室门口,浴室有明窗,面积不小,他停下脚步补充:“卫生间得把蹲便换成坐便,靠里侧的墙根处弄个浴池;生锈的水管也全都换掉,电线也换新的,多弄几个插座。”

    最后走到门窗前,他指了指变形的木质门框:“这些木门和窗户都得换成铝合金的。另外,施工的时候产生的垃圾得及时清运走,别堆在楼道里,还有施工时间尽量避开居民休息的时段,别影响邻居休息。”

    陈永发拿出钢笔把这些要求一条一条记下来,偶尔停下来问两句“地板砖要选多大的?”“防水涂料用哪个牌子”……

    等李哲说完,他又围着屋子转了一圈,蹲在地上敲了敲地砖,摸了摸墙面,然后提出建议:

    “李老板,北侧的窗户下面可以加一层保温层,冬天能挡寒气;卫生间最好再做一遍防水,防止以后漏水;还有阳台的铁栏杆,要是不换的话,最好重新刷一遍防锈漆,免得掉漆生锈。”

    李哲听了觉得这些意见很中肯,点头应道:“成,就按你说的来。”

    陈永发把笔记本揣回兜里,笑着说:“那我回去核算一下材料和人工成本,明天一早就给您送包工的报价单过来。”

    “行,你放心做,材料用靠谱的,别省成本。”李哲拍了拍他的肩膀,又补充道,“我在西单这边还买了一个上下两层的商铺,将近五百平米,打算开个餐厅,这次住宅要是装得好,后续餐厅的装修也交给你做。”

    这套房子是给谭静雅准备的——他想等装修好,再告诉谭静雅,给她一个惊喜,现在说出来就少了那份期待感。

    陈永发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脸上的笑容更浓:“您放心!我肯定把这房子装得漂漂亮亮的,保证让您满意!”

    他心里又惊又喜,原本以为只是装一套住宅,没想到还能有餐厅装修的活,这可是笔大生意。

    两人又在屋里核对了几个细节,才一起下楼离开。

    陈永发推着自行车往小区外走,心里还在琢磨刚才的事,高兴之余又有点犯愁:现在手下工人都在装修超市,要是再接下住宅和后续餐厅的活,人手肯定不够,还得再挖几个有经验的老师傅才成……(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不错,请把《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