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公》打算提前上映,后期和宣发节奏必须要加快。
沈善登要和团队成员通通气。
见沈善登穿衣服要走,大蜜蜜不经意问道:“媒体上写你和佟丽丫游釜山,你没有什么解释吗?”
“电影宣传,只是朋友,没有实质性关系的发生,你不必吃醋。”沈善登让她放心。
可着除了没发生关系,还是有关系,大蜜蜜当场就带上痛苦面具,忍不住来气:“在剧组里我没冤枉你吧,你们果然有事。”
“剧组里,是你错了,你冤枉了我。”沈善登翻旧账:“蜜蜜,你冤枉了我很多次,我和糖糖、师师、圆圆、甜甜清清白白。”
“女孩子不要嫉妒,要大度,我的炮弹是否全部打给你,你比我更清楚。”
“你好好说话。”大蜜蜜让他不要瞎说,怎么脑子里没有正经事。
“蜜蜜,最美的女孩,是让自己男人开心的女孩。”沈善登谆谆善诱:“你现在的所有纠结,是因为思想上没有想通,分享会稀释痛苦,但会加倍快乐。你要是有个姐妹,快乐就翻倍了。”
还挺有那么一点道理,大蜜蜜差点被绕了进去。
翻白眼:“是你快乐翻倍吧!”
真是服了,沈善登怎么歪理一套套的。
前往剪辑室路上。
沈善登考虑如何加快后期。
粗剪版本已经在一周前完成。
素材采集转码,录音素材同步,边拍摄边进行,节省了大概一周时间。
许凝竹跟组,再加上场记单和素材命名很规范,备份也很充足,方便了后期制作。
有摄影师陈博宇和录音师赵琳协助识别镜头和录音片段,使得整理素材和日志,这项最耗时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很是顺利,一周完成。
第二周和第三周进行粗剪,这期间,沈善登参加电影节,基本通过电话、QQ沟通工作。
好在,大致节奏和叙事流向,前两周已经讨论了出来。
而且有陈博宇和赵琳定期参与审看和讨论,陈博宇能及时指出构图、焦点、光线的意图是否实现,赵琳能判断同期声是否可用,是否需要补ADR或重点处理,避免后期声音灾难。
沈善登从釜山回来,粗剪工作基本完成,历时18天。
后期制作进入精剪阶段,沈善登想了想,要加快成片,恐怕要泡在剪辑室了。
剪辑室外的小休息室。
沈善登在此召开联合会议。
左手边负责宣发的马有德,右手边制片人周奇峰,然后陈博宇、赵琳、许凝竹等人随意散坐。
“《督公》要提前上,确定明年3月上映,华易给了40块数字银幕保底,我们迈出了重要一步!”
闻言,除了提前通过气的马有德、周奇峰两人之外,其他人都很惊讶,也有点疑惑。
周奇峰道:“有华易发行,上院线不成问题。能深入参与一部院线电影,对我们是很重要的资历。”
马有德也道:“老板英明领导之下,电影宣传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国内势头开始起来,就没必要一定要三大电影节都走一遍。”
“我们是要抓住一个中心,那就是宣传电影,最终是要推动电影成功。不必一定要完成某个环节,抓住关键更重要。”
两人把利弊一剖析,会议氛围立刻往上走,打消了众人心中的疑虑。
沈善登强调道:“夜长梦多,出现机会就要把握住!计划该变就要变!”
“我的想法要更好!不满足于40块银幕,要做数转胶!”
沈善登看向许凝竹、陈博宇等人,提出工作要求。
“既然柏林电影节是最后一棒,后期必须加快。”
“柏林电影节的申请11月中下旬截止,要留出和电影节沟通的时间,最好在11月上旬前完成,意味着我们只有三周多,不到四周时间。”
“数字电影包,英文字幕精校、高质量看片链接生成、所有材料准备必须并行推进、争分夺秒。”
“接下来我也会亲自参与,加快后期制作。”
沈善登单独留下周奇峰和马有德,确定接下来的宣发。
马有德道:“老板,有一些杂志专访,还有节目邀请。”
《督公》男女主没什么名气,最大卖点是沈善登,肯定要多多跑跑,沈善登道:“适当安排,在电影上映前,保持曝光。”
沈善登考虑是不是弄个推广曲,原来要等明年下半年上映,并不急。
现在提到3月,一下子时间紧了。
沈善登满脑子都是事,千头万绪,但还是很冷静:“最后一弹还是在柏林。”
能否获得柏林电影节提名,不是很重要。
提名有提名的玩法,不提名有不提名的玩法,站起来蹬就是。
柏林电影节不想体面,沈善登会帮他体面。
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国内宣传,国外弄的场面难看,也就难看了。
咋滴,不服气?
如今欧洲三大电影节,几乎都在为中国服务,或者说中国存在,让它们可以持续获得拨款。
西方意识形态是进攻性的,欧洲三大组织框架奠定在冷战,需要一个假想敌。
怎么说呢,哪怕是做反贼,也需要一个强大国家做后盾,应该说反贼更加需要。
在国内没有了影响力的反贼,最先抛弃它们的就是它们的主子,最先撕咬它们的是之前的“同事”。
沈善登自身有名气,再加上《督公》刷屏,纵然比不过《图雅的婚事》,但拿个小单元不是难事。
接下来,沈善登适当接受媒体文字、电话采访,保持热度。
同时,埋头推进《督公》后期工作。
有了沈善登加入,速度飙升。
细化节奏、精确剪辑点、调整结构、强化表演,所有剪辑要点,了然于心。
沈善登能一天工作二十个小时,超级牛马。
原定至少两周的精剪,他四天推完,同时进行了画面锁定,确定了剪辑点,成片91分钟,套回原始高分辨率素材。
许凝竹、陈博宇、赵琳等人看沈善登像看神一样。
沈善登觉得技多不压身这句老话果然没错。
不枉他研一、研二疯狂学习,除了本专业,把导演、摄影、录音、表演、剪辑、配乐全学了一遍。
这些技能不只是在拍摄的时候有用,后期也同样有用。
精剪完成,后期工作从剪辑室转向调色工作室。
不跑奖了,剩下的钱,沈善登租了个好的工作室,五千多一天。
接下来,同步进行调色和声音后期。
调色,分为整体校正,和局部调色,以及风格化,这一步尽量做好。
要出风格,要有质感,成本有限几乎不可能,但尽量有点电影感。
声音后期,则是修复同期音,加入临时音乐、临时音效、临时配音来辅助判断节奏和氛围。
10月21日。
沈善登忙的晕头转向,马有德脸色难看汇报:“老板,《南方都市报》专访出现了点问题。”
“什么问题?”沈善登揉了揉眉心,赶进度赶的有些疲惫。
马有德道:“说是流程问题,版面变动,不能给头版,我打听的是有人打招呼,重点报道《色,戒》。”
“《色,戒》确实大咖云集。”沈善登十分晦气。
刚要说什么,又有电话进来,是周奇峰。
周奇峰告诉沈善登柏林选片人汉斯穆勒约他见面。
沈善登简单梳洗,从工作室走出,拿着刻录成标准DVD模式,两个多小时的粗剪影片赴约。
柏林电影节选片人主动联系,让沈善登心中一定。
果然,狗改不了吃屎,《督公》光是创意就够臭,俗称政治教管所的柏林电影节,就好这一口。(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