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平等下的不平等

    “用你的名义投资就行了,只用名义,绝不让你拿一个法郎。”科曼一个大男子主义的人,绝对不会花女人的钱,艾娃加德纳之前过亿美元的收益,既然给她那就是她的了。

    “你怎样,我都不知道说什么了。”艾娃加德纳双眸当中满是柔情蜜意,一个劲的往男人的怀里钻。

    科曼几乎马上就开始了自己这一次归国之后准备的大建,先给他的战友马丁打了一个电话,让战友帮忙邀请塞勒斯坦·弗雷内、亨利·瓦龙等法国的教育家有时间见个面。

    至于建立学校就不用征求别人的意见了,建立学校又不是别的问题,只需要钢筋混凝土,再多加上一个学校设计,根本不用一些教育家给什么意见。

    三个理工科大学,分别在现在阿尔及利亚的三个海外省、奥兰、阿尔及尔和君士坦丁动工。

    在定位上分别对应法国的理工科大学,阿尔及尔技术和工程学院,对应法国综合理工学院,属于综合性理工大学。强调数理基础,培养能够从事前沿科学探索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在奥兰的大学名为奥兰能源和矿产大学,面向电力工程、能源、矿产之类的应用场景,招收相关人才的大学。

    君士坦丁则建立工业大学,集中在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电子与电气工程、土木与环境工程、工业设计,服务于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整个课程体系围绕真实的工业项目展开,学生需在四年内完成从设计、建模到制造原型机的全过程。

    最后一个军校,仍然要放在阿尔及尔,命名为法兰西联邦国防和科技大学,强调军民融合,前两年与上述三所理工大学的课程高度互通,军官学员需掌握坚实的理工基础。后两年聚焦军事应用和专业指挥。

    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核心课程包括国家安全战略、军事史、领导力学和爱国主义教育,自然更是不用多说。

    这四所大学其实都是理工科大学,招生范围自然是扎根在整个法语世界,不然仅凭借海外省的人口基数,科曼就算是耗费巨资建立起来了,搞成三流的大型成人托儿所,还不如扔海里听个响。

    这肯定是需要强大的支持,须是一项跨越政党、得到军方支持的国策,任何政府都需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持续推进。

    完成初步草案之后,科曼和自己的战友马丁见了一面,得知建立四所理工科大学的计划之后,马丁伸手放在科曼的额头,疑惑的嘀咕,“疯了?是不是法属印支当地的气候过于炎热,烧坏了你的脑子。”

    马丁确实是不能理解,干嘛要投入巨资自己承担国家应该承担的投入,这个世界竟然还有这种人?

    “那是建立在法军为核心的教育体系。”科曼伸手打掉了马丁的手,龇着牙道,“你只需要知道,这涉及到了海外省的军事管制,而且……是艾娃掏钱投资,和你没有关系。”

    科曼也知道自己掏钱为国接盘的行为,确实是不太令人能够接受,所以没敢承认是自己干的,就说艾娃加德纳要这么干。

    “你一直说美国人的基础太好,所以脑袋不太好,现在看来确实有道理。”

    马丁瞬间就接受了科曼的说法,不然呢?就这么一个坏的流脓的类人,能做出来这种事?马达加斯加四十万冤魂不服,我们差哪了?

    艾娃加德纳人没出现,就在马丁这里喜提一个美国傻大妞的称号,平白受到了一个罂粟贩子的恶意。

    “这不是好事么?现在就差一个以军队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不然海外省的军事管制好像感觉差了一点什么。”科曼解释道,“其实缺乏一个战备省的名义,把三个海外省都纳入战备省的范畴当中,这样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战备省就是,指的是那些在地理位置、工业基础、经济实力、资源储备或军事部署上,对国家应对潜在冲突或紧急状态具有支柱性作用的省级行政区。

    这样的话,军事管制就更加名正言顺了,海外省的法军行动起来也更加的顺理成章。

    听科曼说了一下战备省的概念,马丁才说道,“哪有什么容易,没有一个重大事件,巴黎政府也不会对阿尔及利亚法军司令部那边的话全都同意。”

    “我们好好想想。”科曼忽然之间灵光一闪,英国托管时间快到了,巴以战争肯定会打响,阿尔及利亚海外省可还有十万犹太人呢。

    十万犹太人对阿尔及利亚来说,并不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小数字,而且阿尔及利亚犹太人的地位可不低。

    本来犹太人在海外省的存在,对法国移民还好说,可是在穆斯林眼中就很扎眼了,穆斯林大众对此感到极度不公。他们同样被法国统治,却因土著法典而成为没有政治权利的“法国属民”。

    法国分而治之的策略,将犹太人的法律地位提升到与法国移民相似的水平,而穆斯林却被排除在外。

    如果巴以战争爆发了,这种对犹太人的仇视就会更加展现。

    既然已经准备全面同化,以后军事管制之下的海外省,短时间内也不会继续用分而治之的政策,犹太人迟早会走,法国就算是想用也用不上,那还不如用犹太人的血来达成法国的目的。

    科曼不得不承认,他现在在亚非走了这么一圈之后,对从血来染红顶子的操作,确实是没有这么排斥了。

    两天后,马丁帮助科曼邀请的两个教育家塞勒斯坦·弗雷内、亨利·瓦龙两人,应邀来到了一家高档餐厅,和科曼见了面。

    “为什么把见面的地方定在十六区?”塞勒斯坦·弗雷内有些不解的询问亨利·瓦龙,后者也表示不知道。

    科曼不知道自己对毛妹的潜在偏向,差点暴露了自己的底色,但就因为不知道,他此时还很得意的搂着艾娃加德纳,等着两人的到来。

    两人都是法国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亨利·瓦龙建立了瓦龙学派,瓦龙运用心理生物学的观点肯定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在心理学上的积极意义,认为应从包括心理现象在内的生命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去寻找儿童心理、意识、人格发展的动力。

    其实就是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应用在教育领域,推动儿童教育的一个学派。让所有儿童,无论其社会出身,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

    这和科曼准备让理工大学面向整个法语世界的初衷十分吻合,所以科曼准备邀请亨利·瓦龙来为自己的教育体系建设背书,不过目的不太一样。

    虽然的主张是所有儿童,无论其社会出身,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

    但科曼的主张是,让数学把所有的潜在傻逼都尽早筛选出来,剩下真有数学天赋的儿童,才是法国真正需要的人才。

    并且科曼除了之前想过,理工科能够屏蔽女人的作用之外,还想要用它来屏蔽非洲人。

    数学不会埋没任何一个天才,如果一个数学家三十岁之前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十八岁之前无法再数学知识上超过自己的老师,那么基本上也不会出现什么大器晚成的可能。

    数学天赋一般在儿童时期就会显现出来,理工科筛选的有数学天赋学生,截止到十八岁也完全够用。

    这么残酷的学科,如果用来隔绝平庸的黑人绝对是再好不过,而且谁都挑不出来毛病,这是一个懂就是懂的学科,不会因为政治正确不能歧视黑人,就会放过黑人一马,因为打分的权利不在老师的手里。

    所以瓦龙学派的最大作用,对科曼来说就是在表面的平等理念之下,可以被利用的不平等。用平等的数学,来实践不平等的筛选。(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法兰西之父不错,请把《法兰西之父》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法兰西之父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