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勒斯坦·弗雷内、亨利·瓦龙作为两个教育家,当然不知道科曼这种包装起来的阴暗目的,但两人还是来了,看到了眼前比较平庸的军官,和令人眼前一亮的女人,这么一对组合。
人都是视觉动物,两个用老头子形容的男人也是这样,目光落在艾娃加德纳身上的时候,都不约而同闪过惊艳之色。
“看起来你比我有名多了。”科曼压低声音道,倒不是在酸什么,完全的客观公正实话实说。
实际上一个从演员转行来到欧洲的演员,甚至都不算是二流明星的她,确实取得了比做演员时候更大的知名度,主要是建立在有钱的基础上。
美国可是纯粹的资本主义国家,对金权的崇拜可不是欧洲国家可以想象的,在科曼眼中都算文化入侵的动画片猫和老鼠当中对此有详细描写。
“两位尊敬的教育家,欢迎你们。”科曼站在艾娃加德纳的前面,挡住了两个老登的视线。
倒不是特别的原因,艾娃加德纳的语言天赋是有的,但也仅限于普通人的范畴当中,交流还是让科曼这个正牌法国人来更加合适。
话音刚落,一辆军车停靠在餐厅门口,马丁急匆匆的走下来,进门之后先道歉,“宪兵司令部有些事,我请假过来的。”
“还不算晚。”科曼言简意赅的说了一句,邀请几个客人坐下来,就建立海外省教育体系的事情,开始了一番介绍。
目前加上叙利亚基督徒移民,轴心国的战俘和劳工,里面甚至包括南斯拉夫人,以及之前的法国移民,连同海外省的本地穆斯林,海外省能算的上人的都算上,总人口为一千二百六十万左右,其中非穆斯林人口为四百万,剩下的是穆斯林。
其中法国移民和轴心国不包括南斯拉夫的人口,算是不用在教育上费心,水平和欧洲的水平差不多。
但包括马龙派的基督徒,比穆斯林强了一点但谈不上强出一个层次,区别就是念的经不同。
把移民海外省的叙利亚基督徒都算上,这一千万人口的教育水平,大概就是一个农业国的真实水平。典型的农业国是什么水平,科曼估计和东亚那边差不多,这一千万人都要纳入到新的教育体系当中。
听着这种涉及到一千万人口教育体系覆盖的描述,亨利·瓦龙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来喜悦之情,这就非常符合瓦龙学派的主张,所有儿童,无论其社会出身,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忍不住赞同道,“毫无疑问,伟大的壮举。”
马丁张了张嘴,最终并没有说什么,人家旁边名为艾娃加德纳的花瓶都什么都没说呢,他和人家睡在一个被窝的关系比?
亨利·瓦龙误会了,比起瓦垄学派的因材施教理念,科曼心里真正准备要实行的打压式教育,第一步是覆盖海外省,第二步则是整个法属非洲国家。
亨利·瓦龙差点把刚刚的赞许咽回去,“为什么要这样?这种理念违背了法兰西的精神。”
“自由平等和博爱,我知道。但是这是最符合国家战略的教育方式,地中海的另外一边,并不具备本土的条件。”科曼心平气和的解释道,“而且从环境上来说,法属非洲的自然条件绝对不能算好,和本土没法相比。”
这个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核心是,要确立法属非洲国家离开法国根本活不了的认知。
哪怕从全世界来看,法属非洲殖民地的自然条件,肯定是比世界屋脊要强,比极地气候要强,剩下的气候基本上就没有再差的了。
这当然是可以克服的,克服的基础是因为法属非洲足够大,要是只有乍得这个一个殖民地,境内都是沙漠,还没有海岸线,科曼直接就把乍得踢出去让乍得人滚。
但恰恰乍得只是法属非洲的一部分,那么就可以试一试。
撒哈拉沙漠虽大,但法属非洲也不都是沙漠,铁路都可以绕到大西洋海岸线去建立,无非就是成本问题。
所谓兵家不争之地、兵家必争之地都是因为小,地盘足够大就有了更多的选择。
“教育立足于提升整个法属非洲的社会基础,不用纠结用什么办法,如果能够激发当地人的上进心,我们何必在乎采用什么办法。”比起亨利·瓦龙这个心理学家,塞勒斯坦·弗雷内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更加清晰一些。
塞勒斯坦·弗雷内这个教育家的一个尝试,要换做东方大国能够理解的东西就是,校园黑板报。
学生会将自己写的文章、诗歌、调查报告等,用活字印刷的方式自己排版、印刷出来,然后装订成班级报纸或杂志,用于校内外的交流。
对亨利·瓦龙的话表达了不同意见,塞勒斯坦·弗雷内则问出了自己的问题,“似乎在海外省新建立的大学规划,都是理工科,这是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理工科的特质。”科曼能说自己心里要排斥女人、屏蔽黑人嘛?当然是不能说,哪怕心里是这么想的,于是反而问道,“高等代数掌握在数学领域算是到达了什么层次。”
“相当于你刚识字。”塞勒斯坦·弗雷内虽然不是数学家,但还是有话直说的回答道,“在数学领域当中,高等代数只能算是义务教育的范畴。数学这个学科当中,是丝毫不掺假的,他不像是……”
“他不像是文科,最终的分数容易受到主观的影响,甚至很大程度上命运取决于学阀的一念之间。”科曼顺着塞勒斯坦·弗雷内的话继续道,“可实际上很大比例的学生,他们的最大潜力就是摸到高等代数的边缘。”
要是在修仙世界观当中,学了高等代数大概相当于炼气一层,高斯、欧拉那都相当于仙帝级强者。
“既然少校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塞勒斯坦·弗雷内带着疑惑询问,投入这么大但是却只为了筛选出来理工科人才?
“当然是和你的想法类似。”科曼笑呵呵的说道,“你认为人类诞生以来,最伟大的学者是谁,美国人的想法是……”
感受到了科曼的目光,艾娃加德纳不明所以,但还是回答道,“爱因斯坦。”
塞勒斯坦·弗雷内、亨利·瓦龙两人听了之后都纷纷摇头,几乎同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牛顿。”
“我在海外作战的时候,接触了很多文明,包括一些东亚的、南亚的、再早以前我生活在大马士革,和一些阿拉伯学者也见过面,比如阿拉伯社会党的两个创始人。这些文明的很多人认为,他们不应该面临这样的命运,而殖民国家是不道德的,殖民政策确实是不道德,但他们给出的理由则无法令人信服,有一个电影叫做阿拉伯的劳伦斯,这个电影当中阿拉伯统治者用辉煌的历史,来鄙视英国人。”
科曼耸耸肩道,“其实光是一个牛顿,就比过去几千年来所有文明的辉煌人物都要重要,牛顿的成就是可以量化出来的,就像是理工科的特质一样,不会出现错误。而阿拉伯统治者对劳伦斯的话,则是标准的混淆概念,阿拉伯文明又不是独一无二的,很多文明都有很大成就。我的意思是,很多文明总是用文学概念来输出情绪。”
就因为牛顿的存在,科曼都觉得法国败在英国手中一点不冤枉,科曼记得前世好像默罕穆德在一次排名调查中排在了第一,牛顿只是排第二。
要是没有科学这个概念,穆罕穆德排第一肯定没话说,宗教当中出现最晚,扩张势头最猛,在欧亚大陆影响力最大,这种人物就看影响力。
但既然科学的概念出来了,就不存在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种说法,科学尤其是数学,就像是公式一样能够分出来第一第二。
算对了就是一百分,算错了就是零分,没有过程对了就给个六十分这么一说。
“海外省的信仰复杂,如果从宗教角度去辩经是没用的,从文明角度阐述法兰西多么伟大,当地人也不没有感觉。这种工作当然要做,我可以在之后和两位进行讨论,现在我们先说理工科的问题。”
科曼阐述自己的办法,“世界大战为什么会打赢?因为苏联和美国的工业实力对德国是压倒性的强大,这可以从钢铁产量、石油产量等一切可以量化出来的数据上得到证明,德国被分区占领就是这道题的答案。我们无法通过宗教、文明等无法量化的东西,战胜穆罕穆德的遗产。辩经到了最后,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我们可以从理工科用结果告诉他们,错误就是错误。”
“很新颖的想法。”塞勒斯坦·弗雷内、亨利·瓦龙听完之后,感觉有一定的道理,但好像没又没什么道理。
科曼为什么敢大放厥词呢,因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只是谈论这些问题,又不是做数学题套公式,谁能证明他现在说的是错误的?(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