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陈秉文回来坐镇,方文山立刻有了底气,隔天就带着和陈秉文商量好的策略找到获多利。
得知入股陈记的提议被拒绝,郑锦华还是有一点点失望。
他原本看好陈记的潜力,希望能通过入股深度绑定这家快速崛起的新锐企业。
对陈记食品这个刚刚兴起没多久的华资公司,他之前的印象一直是广告做的好,产品品质好。
不论是瓶装糖水还是功能饮料,几乎是公司下午茶时间必点的食品。
尤其是功能饮料,更是以提神醒脑的神奇效果,成为公司加班人员的必备神器。
而前两天在看到方文山拿给他的陈记财务报表摘要后,这个印象一下被彻底颠覆了。
郑锦华清楚地记得,当他翻开那份看似普通的财务报表时,内心的震撼无以复加。
报表显示,陈记食品在短短一年内,实现了从零到月销售额破千万港币的惊人增长。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毛利率,瓶装糖水系列达到65%,而“脉动“功能饮料更是高达惊人的82%!(2.05/(0.45+2.05))
即便日本市场因为渠道原因,毛利率有所降低,却也有77.9%。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陈记每卖出一瓶“脉动“,就能获得接近八成的毛利,这在高竞争的饮料行业中几乎是闻所未闻的。
报表还显示,陈记的现金流极其健康,应收账款周期短,存货周转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特别是在日本市场,与三得利合作推出的“脉动“功能饮料,首月就实现了近四亿日元的终端销售额,且增长势头迅猛。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新兴企业“的范畴,而是一家具有强大盈利能力和爆发式增长潜力的优质企业。
“方总监,说实话,我对贵公司的决定感到有些遗憾。”
郑锦华轻轻搅动咖啡,有些惋惜的说道,“获多利的入股不仅能带来资金,更重要的是能为陈记提供顶级信用背书。
在港岛商界,这层关系的重要性,想必你也清楚。”
方文山从容一笑,将提前准备好的说辞娓娓道来:“郑总,我们非常清楚获多利和汇丰的实力与地位。
事实上,正是因为重视与获多利的合作,陈生特意让我来表达我们最大的诚意。”
他稍作停顿,见郑锦华露出凝神静听的表情,继续说道:“陈记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保持决策的灵活性和战略的专注度。
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拒绝与顶尖机构的合作。
相反,我们希望能以另一种形式开展合作。”
郑锦华挑眉:“另一种形式?”
“是的。”方文山从公文包中取出精心准备的方案,“我们诚挚邀请获多利担任陈记收购屈臣氏和买壳上市两个重大项目的独家财务顾问。
这既能体现获多利的专业价值,又能让双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郑锦华翻阅着方案,心里多少有些惊讶。
他以为陈记既然拒绝了入股,那么借壳上市和收购屈臣氏的项目肯定不准备交给获多利来做。
“方总监,你们这个方案.”郑锦华沉吟片刻,“确实很有创意。但恕我直言,相比于一次性收取顾问费,我们更看重与企业共同成长带来的长期回报。”
方文山早已料到对方会有此反应,不慌不忙地回应:“郑总,请相信,这只是合作的开始。
陈记未来的发展需要专业的金融服务,如果这次合作愉快,后续在并购融资、债券发行、乃至海外扩张等方面,我们都将优先考虑与获多利合作。”
郑锦华沉默片刻,终于露出笑容:“好吧,既然贵司这么有诚意,我们可以详细谈谈这个顾问合作的方案。
不过具体条款,还需要双方团队进一步磋商。“
“当然。”方文山微笑道,“我们期待与获多利精英团队的合作。
相信以获多利的专业能力和陈记的发展潜力,这必将成为港岛商界的一段佳话。”
两人握手告别时,郑锦华忍不住好奇地问了一句:“方总监,冒昧问一下,陈生为何对控股权如此执着?
毕竟很多企业都巴不得有汇丰系做靠山。”
方文山微微一笑,说出了一句让郑锦华印象深刻的话:“陈生常说,'宁可慢一点,也要走自己的路'。
陈记要做的不是一个依附于谁的附庸,而是一个能够独立行走,将来甚至能够引领行业的品牌。”
这句话,让郑锦华对那位素未谋面的陈秉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隐隐感觉到,这个年轻的创业者,或许真的能在港岛商界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方文山从获多利回来,径直走进陈秉文的办公室。
他笑着向陈秉文汇报了与郑锦华会面的全过程。
“陈生,郑锦华虽然对不能入股表示遗憾,但对我们提出的财务顾问合作方案,最终还是接受了。
他表示会尽快安排团队与我们对接,详细商讨‘收购屈臣氏’和‘买壳上市’两个项目的顾问合约细节。”
陈秉文听完,神色平静地点了点头,这个结果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
“很正常。
获多利是顶尖的财务顾问机构,不会因为不能入股就拒绝送上门的优质业务和可观顾问费。
他们清楚陈记的潜力,能参与进来,对他们也是有利可图的事情。”
他一边说,一边将桌上那份刚刚仔细审阅过的财务报表推向方文山。
“方总监,你回来的正好。
财务部报过来的这是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想必你也看过,接下来我们商量一下收购屈臣氏’和‘买壳上市’两个项目的资金,具体该怎么筹措。”
方文山作为公司的财务总监,财务报表的每个数字他都了然于心。
“陈生,这份报表确实令人振奋。”
方文山翻开第一页,手指落在几个关键数据上。
“单单功能饮料这一项,每个月日本市场就能贡献九百万港币左右的毛利润,加上东南亚和港岛本地市场的五百万,这就是一千四百万。
而且,陈生您看这个趋势,”他指着销售曲线,“随着市场认知度提升,这个数字还在稳步上涨。”
陈秉文点点头,笑着没说什么。
不过心里却暗自腹诽:“这才哪到哪,陈记要是像前世奥地利红牛那样,转向更高溢价、更轻资产的品牌运营模式,只掌控品牌、配方和营销,将生产大量外包,毛利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巨大空间。”
“再看瓶装糖水,”方文山翻过一页,“从78年每月只有几万港币毛利开始爬坡,到现在所有市场加起来,每月也能稳定贡献四百万左右的毛利润。”
两人将各项收入与成本支出合并计算后,得出结论:进入79年4月,陈记食品的月度净利润已经稳稳站上了一千两百万港币。
“这意味着,”方文山深吸一口气,有些兴奋的说道,“陈生,仅凭我们现有业务,年化净利润将超过一亿四千万港币!
这个盈利水平,已经超越了很多在港岛上市多年的老牌企业了。
而且我们的增长势头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
是啊,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太骨感!
财务报表上清晰的记录着,截止到1979年4月,陈记账上还可以动用的资金就有2400多万。
2400万港币可用现金!
“文山,这么可用现金,无疑是一笔巨款,足以让很多商人感到满足。”陈秉文一点没有因为这么多钱而激动,反而冷静的说道,“但对我们将要铺开的棋盘来说,这点资金,还是显得单薄了。”
方文山立刻明白陈秉文所指,他们之前早已反复推演过,要顺利完成海外市场深度布局、收购屈臣氏、借壳上市,还有规划中的纸杯奶茶等新产品研发,以及应对必然随之而来的国际巨头竞争.哪一项都不是小数目。
尤其是收购屈臣氏,估计需要1亿到1.5亿港币,借壳上市的相关操作和资金准备也需要0.3亿到0.5亿。
这样算下来,总共至少需要准备1.5亿到2亿港币的现金。
陈秉文靠在椅背上,看向方文山道:“靠现有利润滚动发展,当然稳妥,但速度太慢。
资本市场的机会窗口转瞬即逝,速度,往往就是决定成败的生命线。
我们必须找到一条更快获取资金的途径。”
两人的话题自然引向了融资渠道的选择。
方文山沉吟片刻,说道:“获多利这边,虽然接下了顾问的活儿,但汇丰系的底色和他们内心深处对控制权的渴望,始终是根刺。
与他们进行股权层面的深度绑定,风险太高,犹如与虎谋皮。”
陈秉文赞同道:“没错。
即便只是让他们做顾问,也要警惕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将影响力渗透进来,这是英资机构惯用的手法。
我们需要的是资金和专业的服务,而不是一个潜在的‘太上皇’。”
他的目光随之落在办公桌一角,那里放着秘书阿丽精心准备的美资银行资料,涵盖了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美林等顶级投行在港岛的基本情况和亚太区负责人信息。
陈秉文拿起那份资料,分析道:“英资在港岛树大根深,但正因为根基太深,规矩也多,思维更倾向于当‘主人’而非平等的‘伙伴’。
而美资则不同,它们更看重清晰的财务回报和长远的战略布局,对介入企业日常经营、争夺控制权的执念,远不如汇丰系那么深。”
方文山接话道:“而且,陈生,还有一个关键点。
随着内地改革开放的信号越来越明确,这些美资巨头无不渴望能敲开这片广阔市场的大门。
支持一家像我们陈记这样,已经通过东莞设厂与内地建立起实质性联系、且潜力无限的华资企业,对他们而言,其战略象征意义和未来可能带来的巨大间接回报,甚至可能超过一笔贷款本身的利息收入。
这会是他们非常看重的一点。”
陈秉文赞赏地看了方文山一眼,他的这位得力助手已经跟上了自己的思路。
“说得很好。
所以,我们的融资方向,应该重点考虑美资银行。”
他的手指在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这几家的简介上点了点,“我在想,与其单独找一家银行谈判,费时费力,不如步子迈得更大一点。”
这个问题方文山没来之前,陈秉文就思考过。
单独找一家美资银行谈判,可能相对容易一些,但是风险反而会最大。
第二次石油危机带来的油价上涨,已经开始引发连锁反应。
港岛作为开放经济体必然受到影响。
原材料成本上升、运输费用增加、整体物价上涨的压力正在积聚。
“方总监,你想过没有,”陈秉文沉声说道,“如果我们将所有资金需求都押在一家美资银行身上,和依赖获多利有什么区别?
一旦未来经济波动,或者银行自身策略调整,我们同样会陷入被动。”
方文山立刻领会了陈秉文的担忧:“你的意思是,即使选择美资,也要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没错。”陈秉文肯定的回应道,“油价暴涨会推高全球通胀,港府为了稳定经济,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收紧银根。
到那时,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银行抽贷。”
“抽贷?”方文山神色一凛。
这个词对于高度依赖资金流的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对。”陈秉文重重地点了下头,“如果我们现在只依赖一两家银行,风险就太集中了。
一旦经济下行,或者银行自身流动性紧张,他们很可能会要求提前还款,或者大幅提高续贷条件。
如果正巧遇到我们的资金别有他用的时候,完全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
说起银行抽贷,陈秉文自己深有体会,口罩风波之前,他投资的企业至少有一半都是因为银行抽贷死翘翘的。
这次,轮到他自己,怎么都不能重蹈覆辙。
“陈生,”方文山神色凝重地接话,“这也正是我担心的。
通胀环境下,港府很可能会采取紧缩政策,银行放贷会更加谨慎。
如果我们只依赖单一银行融资,一旦银根收紧,他们很可能会抽贷或大幅提高利率,我们的资金链将面临巨大压力。”
陈秉文赞许地点头:“你说到关键点了。
所以,我们不仅要找美资银行,还要同时找多家银行组成银团。
这样既能分散风险,又能确保资金供给的稳定性。”
方文山道:“陈生,这确实目前来说,最好的办法。
这样既能分散单家银行需要承担的风险和资金压力,加快审批和筹资速度,又能把这几家美资巨头的资源和人脉网络整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无论是收购屈臣氏时增强谈判筹码,还是借壳上市寻求支持,这股合力都能让我们事半功倍!”
“对!”陈秉文肯定道,“银团贷款的模式,特别适合我们这种需要进行大规模战略性收购的情况。
多家银行联合进行尽职调查、共同出资,不仅能提高效率,其本身对我们公司就是一种强大的信誉背书,能在业内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有了决定,两人又商量好具体细节,随后陈秉文按下内线电话:“阿丽,进来一下。”
秘书阿丽很快来到办公室。
“立刻准备三份正式的商业合作邀约函,”陈秉文吩咐道,“分别发给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港岛的亚太区负责人。
内容是:陈记食品为实施重大战略收购及资本运作计划,拟筹措一笔总额度在三亿港币之内的银团贷款,诚挚邀请他们参与评估和合作。”
“明白,陈生。”阿丽迅速记录,“是以银团贷款的形式邀请?”
“没错。告诉他们,这是一次联合行动,我们欢迎有实力、有远见的伙伴共同参与。”
陈秉文补充道,“语气要正式、诚恳,同时体现出我们的底气和信心。”
“好的,我立刻去办。”
阿丽领命而去后,办公室里陷入短暂的安静。
陈秉文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海港,默默出神。
方文山静立一旁,两人都在消化刚才的重大决策。
三亿港币的贷款!
三亿港币的贷款!这在1979年的港岛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足以让任何企业主心动过速。
但陈秉文的眼中却只有冷静和深思。
按部就班固然稳定,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里,稳健往往意味着错失良机。
“方总监,”陈秉文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银团贷款的事,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
三家美资银行虽然实力雄厚,但他们也都是精明的商人,不见得会轻易答应我们的条件。”
方文山点头称是:“陈生考虑得周到。
特别是当前油价上涨引发通胀预期,银行放贷会更加谨慎。
我们需要准备一份让他们无法拒绝的方案。”
“正是如此。”陈秉文转头看这方文山说道,“你要立即着手做三件事:
第一,准备一份详细的抗通胀分析报告,突出陈记必需消费品的防御性特质;
第二,测算油价上涨对我们成本的具体影响,并提出应对方案;
第三,准备银团融资方案,要突出我们在日本市场、东南亚等市场的畅销,以及未来进入北美市场的预期。“
“明白!”方文山立即领会,“我马上组织财务团队加班完成。
特别是日本及北美市场这个点。”(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