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章,他越俎代庖?

    实际,李雪峰博览群书的能力超级强大。

    他高水准的外语阅读,超强的记忆力,给他带来的广阔视野和信息量。

    国外原版文献,国家花费了不少外汇购进,可国内鲜有人看,以至于书刊上的灰尘,宛如一块遮羞布。

    实际上,这些就是专供他一个人阅览。

    话音未落,主持人叶总工就赞上一句,“好,李工提到这些,我们没考虑到,今后应该补充进去。”

    李雪峰不得不再次轻咳一声,发言继续。

    “我这儿有些数据可以比较,我在白板上画出来,请各位指正。”

    说着,他转向白板举起手中的笔。

    白板和炭素笔对他而言,一点都不陌生。

    过去一年里,封2车间的岗位培训,每天餐间休息的点评,完全依靠这两样。

    以至于封2车间里有大小白板十余块,不仅用作写通告,交换班次使用。

    最重要的是培训,随时随地的培训。

    所以,李雪峰的板书是前所未有地好看,他笔下字的间距格式整洁有序,一目了然。

    主席台端坐着的姜汝祥、曹可凡,虽然镇定自如,可胸膛剧烈起伏,掩饰不了。

    震撼啊。

    搞培训讲解,图表数据是说明问题的最佳手段。

    李雪峰的大脑犹如一台微处理器,图表数据不用看稿件,直接复盘,一气呵成。

    他边写边讲,下面忍不住交头接耳,纷纷唏嘘。

    黑板上的图表数据,为今年的技改方案,提供了最佳思路。

    李雪峰最后落笔转身,姜汝祥首先站起来说话,习惯性地对着曹可凡说道:

    “老曹,看来‘旧瓶装新酒’的技改定位,现阶段应该是合理的,我们把方案确定下来吧,下面开始讨论审批和配套工作。”

    “我看,也不用再另立班子,就由总工办和生产科负责,原班人马重新组合一下,开展下一轮的工作,若人手不够,从各处室抽调。”

    “目前设备改造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除正常车间生产运作之外,其他工作都必须围绕设备改造这个中心展开。”

    “我们确定下一步工作步骤,老叶,叶总工,你具体介绍下一步工作安排。”

    姜汝祥这番总结性发言,表面上在征求书记曹可凡的意见,实际就是在下指令。

    曹可凡早已没有了往日威风,他抿着嘴点头称是。

    叶总工瞧得明白,他慢慢站起身,可嘴是张了又合,颇有些举棋不定。

    厂长让他讲,可他现在讲不出具体的工作安排。

    历年的技改方案是千篇一律,旧瓶里装的还是老酒。

    可面对李雪峰旧瓶装新酒的怪异理念,技改方案必须重新修订。

    这需要时间啊。

    “李工,看来你资料搜集得很齐全,思路清晰,我看这样,请你把封装车间的技改思路先说一下吧,供大伙参考。”

    情节之下,只能又拿李雪峰顶替。

    可叶总工这么一说,下面轰地一下议论纷纷,面面相觑。

    有人不乐意了。

    封装车间目前分为封1和封2,要技改的实际是封1。

    封1有六个分车间,大主任是尚学军,主管工程师是言成功。

    叶总工却让李雪峰来讲述封测车间技改,封2不需要,当然是封1啦。

    这岂不是当众打他们两人的脸吗?

    话音刚落,尚学军和言成功两人,脸色一下子变得刷白,汗珠子直冒,尴尬极了。

    两人目光不约而同地看向书记曹可凡,以求得援助。

    可此时的曹可凡稳如老狗。

    金丝眼镜后面的眼珠子炯炯有神,嘴唇紧闭,没有任何动静。

    要是以往,他早就跳起来了。

    这时候,有位车间主任跳了出来,大声道:

    “李工理念没问题,但并不意味全厂技改思路,他的方案是最合理的。”

    “这就比如同样是运物资到达河的彼岸,一种办法是造桥,一种办法是用滚装船实现车客渡。”

    “造桥的办法是一劳永逸,并小成本运行,而滚装船却有较高运行成本,遇到气象因素还得停开。”

    “旧瓶装新酒就是属于滚装船这样的过渡技术,有先进的成熟设备,为什么不直接换装不就结了吗?为什么…”

    “少啰唆,这是技改会议只讲数据结果,不用比方来比方去,而且你的比喻是牛头不对马嘴,胡言乱语,逻辑不通。”

    “如此我手上的钱足够多,人才储备足够大,我可以选择直接推倒重来,相当于重新建一座新厂嘛,但这可能吗?”

    姜汝祥站起来当众发飙,粗暴打断了那名车间主任的发言,等于肯定李雪峰的思路策略。

    发言的车间主任被训得灰头土脸,羞恼地坐了下去。

    要说最尴尬的是尚学军和言成功。

    他们俩见有人率先站起来向李雪峰开炮,随即也站了起来,准备及时声援。

    可没还等他们开口,就见厂长大人的训斥,劈头盖脸把那家伙轰得一下子哑火了。

    他们俩都站了起来,若接着开炮岂不是明晃晃跟厂长大人对着干吗?

    借十颗虎胆,量他们也不敢。

    李雪峰虽说是后起之秀,可毕竟是个晚辈,他接下来要讲的是封1技改。

    这让他们俩的脸,往哪儿搁啊。

    曹书记在台上装聋作哑。

    姜汝祥早八辈子想撤换他们俩,苦于至今仍没找到合适人选。

    会场上是两股势力在暗中纠缠,并不是姜汝祥的一言堂。

    李雪峰看得明白,见此情形赶忙对着尚学军和言成功俩鞠躬说道:

    “对不起,尚主任、言工,我不是故意要插手封一车间技改,而是单片机项目需要封1车间做前置部分的封测,所以才有了旧瓶装新酒的思路。”

    “我是准备过几天跟两位前辈汇报商议,不曾想叶总工突然让我发言,讲一讲对技改的思考。”

    “说实话,我没参与过设备更新换代之类的技改项目,情急之下将‘旧瓶装新酒’理念说出来,不一定成熟。”

    “现在零配件逐渐实行模组化,将来维修就是换模组,可现阶段精密仪器不能这样做,成本昂贵,咱厂承受不起。”

    “我们应该研究更成熟的技术,因为任何设备都有无可避免的缺陷,而技术的核心是工艺。”

    “两位前辈,非常抱歉我不是在越俎代庖,我一紧张,开头没给大家交代清楚。”

    “既然叶总工让我继续发言,我…就请让我讲完。”

    尚学军和言成功对视一眼舒了口气,顺着李雪峰送上来的‘台阶’,乖乖坐回椅子。(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奔腾年代:大国军工崛起不错,请把《奔腾年代:大国军工崛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奔腾年代:大国军工崛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