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挹海堂。
崇祯端坐御案后头,还是一身素色常服,手里捧着个黄花梨“保温杯”,里头是新沏的茶。
徐希皋、李守锜、朱国弼、田尔耕、王体乾五人,垂手肃立在堂下。五人脸上都带着倦色——抄家也是个力气活!尤其抄到的好东西还不能往自己兜里揣的时候。
“说吧,”崇祯的声音平平淡淡,“抄得怎么样了?”
徐希皋上前一步,躬身道:“启奏陛下,臣等奉旨查抄成国公府,自大年三十夜里进府,到今儿个寅时才算告一段落。府里上上下下的人,都控制住了。近支旁系的十一处宅子,也查封了。”
他吸了口气,接着道:
“查抄现银加债契……八十五万七千六百余两!黄金三万一千二百两!通州粮仓三座,存粮……二十八万石!昌平、大兴、良乡等处的田庄地契,算下来好田……二十万三千亩!京城、天津卫、张家口、宣府城等处的铺面房契一百二十七处!晋商王登库、范永斗他们历年孝敬的‘规例银’账簿,拢共……一百零五万两!还有珍玩玉器、古董字画、皮货绸缎……数都数不清!还在清点造册!另外,成国公府在永平府、河间府、保定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等地还有庄子,眼下也还在清点。成国公府在宣府、大同也有产业,也得花功夫查。”
他顿了顿,补充道:“他兄弟朱纯孝,拿下了。他老娘王氏,暂时拘在内院。府里的管事、账房那一干人等,都收监候审了。”
堂内一片死寂。
八十五万两现银加债契!二十八万石粮!二十多万亩地!一百多处铺面!一百多万两的历年规例银……这还没算完呢!
这哪是国公府?这分明是个挖空了国本的巨蠹窝!
不过崇祯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像是见惯了......
“嗯,”他轻轻应了一声,目光扫向田尔耕和王体乾,“田卿,王伴伴,你们那边呢?”
田尔耕躬身道:“陛下,锦衣卫协同查验,三队人马互相盯着,出府都搜了身,暂时没发现大的私藏夹带。东厂番役在朱纯臣书房暗格里,搜出些跟大同将门、代王府往来的密信,内容……涉及边市、马匹、铁器,疑有通虏情事,正加紧勘验。”
王体乾尖声道:“奴婢督着净军和司礼监的人,清点内库和女眷的首饰细软,也没疏漏。”
崇祯点点头,目光最后落在徐希皋、李守锜、朱国弼三人身上:
“三位爱卿,辛苦了。”
“为陛下分忧,臣等万死不辞!”三人连忙躬身,齐声说道。
崇祯放下保温杯,身子微微前倾,目光如电,扫过五人:
“抄家,你们是认真的。抄得挺干净。”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股无形的压力,“这些银子、粮食、土地……都是民脂民膏,是边军士卒的血汗!如今,该是它们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道:
“李邦华。”
“臣在!”侍立一旁的兵部侍郎李邦华连忙出列。
“拟旨:着户部、兵部,即刻将查抄所得现银拨付九边!蓟镇、宣府、大同优先!务必在月底之前,把这些银子,实打实发到每一个士卒手里!告诉他们……”
崇祯的声音陡然沉了下去:“这是万岁爷抄了成国公府的家底,给他们补的饷!让他们吃饱!穿暖!拿足了银子!给朕守住大明的江山!”
“臣遵旨!”李邦华心头一震,连忙应道。
崇祯轻轻点头,对李邦华道:“李卿,你先退下吧。”
待到李邦华离开,崇祯的目光又扫过阶下三人,那眼神,不像看勋贵,倒像是在掂量几件刚收上来的物件。他端起黄花梨木杯,啜了口温茶,才慢悠悠开口:
“三位爱卿,这几日辛苦了。抄家这活儿,干得不赖。”
徐希皋、李守锜、朱国弼心头一松,连忙躬身:“为陛下分忧,臣等份内之事!”
“嗯,”崇祯放下杯子,手指在案上轻轻敲了两下,“成国公府这烂摊子,算是揭过去了。你们三家,侵占的那些军屯田地……”
三人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大气不敢出。
“……按数交还兵部,清丈明白,一丁点也别少。”崇祯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商量的分量,“至于议罪银嘛……”
他顿了顿,目光在三人脸上缓缓扫过:
“定国公徐希皋,六十万两。抚宁侯朱国弼,二十五万两。襄城伯李守锜,十五万两。限三个月内,解送内承运库。至于其他的那些宅子、铺面,就当朕赏你们的了。”
徐希皋三人一听,心头先是一紧——这数目着实不小!随即又是一松——皇上没打算把他们往死里整!比起朱纯臣的下场,这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
“臣等……叩谢陛下天恩!”三人齐刷刷跪倒,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
崇祯抬了抬手,示意他们起来:“甭急着谢恩。朕还有差事给你们。”
三人起身,垂手恭听。
“成国公府抄出来的那些铺面、干股、抽水、放出去的债,还有你们三家名下那些见不得光的‘规例’、‘暗股’等等……”崇祯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楚,“朕琢磨着,合在一块儿,也算份不小的产业。交给旁人打理,朕不放心。”
他身子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就由你们三家,共同经营。每年……给内库上缴二十万两‘规例银’。剩下的赚多赚少,看你们自己的本事。”
徐希皋三人眼睛瞬间亮了!皇上果然还用得着他们!朱纯臣的那些产业盘根错节,油水厚实。他们自家那些不能见光的“灰产”也都有进项,就算每年上缴二十万两,也还能剩下一笔银子给他们三家分润,足够维持眼下的体面。
“臣等……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三人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
崇祯看着他们眼中压不住的喜色,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他靠在椅背上,语气带着点漫不经心:
“好好干。这大明朝啊,蛀虫不少。往后……抄家的事儿,怕是少不了。朕手底下,总得有几个得力的人去办。抄回来的那些产业嘛……”
他顿了顿,目光在三人脸上意味深长地扫过:
“……总得有人接着管。熟门熟路的,办起事来也顺手,是不是?”
徐希皋、李守锜、朱国弼浑身一震,瞬间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他们这三家北京勋贵,从今往后,怕是要彻底告别带兵打仗的老路子了。皇帝这是要把他们当刀子使,专门去抄那些“国之巨蠹”的家!抄回来的金山银山、铺面产业,再由他们这些“自己人”打理,变成源源不断流入内库的“规例银”!
这角色……从世袭罔替的国公、侯爷、伯爷,摇身一变,成了皇帝陛下最卖力的“抄家狗”和“大管家”!这差事,听着是不怎么体面,可里头的油水……
“臣等明白!”三人再次跪倒,这次的声音,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干劲,“陛下但有差遣,臣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定当好生经营,为陛下,为内库,管好这份‘皇产’!”
崇祯满意地点点头,挥了挥手:“去吧。先把该交的田地和银子,尽快办妥。”
“臣等告退!”
看着三人几乎是小跑着退出抱海堂的背影,崇祯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
“抄家狗……大管家……”他低声自语,“这怎么有点大明内务府的意思了?行吧,内务府就内务府吧……这活儿总得有人干,也不能全交给阉党啊!”(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