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县域适老化的“渠道博弈”

    县城的秋比市区来得早,路边的梧桐叶落了一地,被早起的清洁工扫成小堆,风一吹,又散成金黄的碎片。张总监站在“向阳酒店”门口,手里攥着皱巴巴的渠道合作方案,指尖都泛了白——这是他在县城待的第三天,谈了两次,都被王老板堵在了门口。

    酒店是县城里还算体面的老店,红砖墙皮掉了几块,门口挂着褪色的红灯笼,风一吹就晃得厉害。王老板就倚在灯笼杆下,穿件花格子衬衫,领口敞着,露出脖子上粗粗的金项链,手里夹着根烟,烟灰掉在锃亮的皮鞋上也没察觉。看到张总监出来,他“啪”地把烟摁在旁边的垃圾桶上,快步走过来,伸手就拽住了张总监的西装袖口:“张总监,这事儿咱得说清楚!林总要是不答应每台给俺加 50块返利,这县城的超市、药店,你们就别想进!”

    张总监皱着眉,想把袖口抽回来,却被王老板攥得更紧。周围路过的人都停下来看,早点摊的老板娘探着脖子,连蒸笼里的包子溢了热气都没顾上。“王老板,咱们之前谈过,返利已经是行业最高了,再加 50块,产品价格就得涨,老人负担不起。”张总监的声音压得低,怕引来更多围观,“适老化花盆不是普通商品,是给老人用的,不能只看利润。”

    “利润?俺守着这县城的老年用品渠道十年了,超市的李总、药店的王姐,哪个不听俺的?”王老板拍着大腿,声音反倒更高了,“你们这花盆在市区卖得火,到了县城,就得按俺的规矩来!不加返利,俺就让他们都不卖你们的货,看你们怎么打开市场!”他说着手一松,张总监的袖口被扯得变了形,上面还沾了点烟灰。

    张总监看着变形的袖口,心里又气又无奈。他知道王老板没说大话——这个县城不大,老年用品渠道几乎被王老板垄断了,超市、药店、甚至社区的小卖部,进货都得经过他。之前试销过 20台适老化花盆,没走王老板的渠道,直接送了几家社区,结果第二天超市就说“暂时不进新品”,后来才知道是王老板打了招呼。

    “王老板,这事我做不了主,得等我们林总来。”张总监叹了口气,把方案叠好塞进公文包,“她今天就到,咱们等她来了再谈,行吗?”

    王老板眯了眯眼,扫了眼张总监手里的公文包,又看了看酒店门口的路,嘴里嘟囔着:“行,俺就等林总来!但话先说在前头,少了 50块返利,免谈!”说罢,他又倚回灯笼杆下,掏出烟盒,重新点了一根,烟雾在冷空气中散得很快,像他没说出口的底气。

    上午十点,一辆银灰色的轿车停在酒店门口。林舟从车上下来,穿件米色风衣,手里拎着个黑色资料袋,头发被风吹得微乱,却丝毫没影响她的利落。看到门口的张总监和王老板,她快步走过去,先冲张总监点了点头,然后转向王老板,伸出手:“王老板,我是林舟,久等了。”

    王老板愣了愣,显然没料到林舟这么年轻,还这么客气。他犹豫了一下,还是伸手握了握,手心的老茧蹭得林舟指尖有点痒。“林总,俺也不绕弯子,你们那适老化花盆,每台给俺加 50块返利,俺就帮你们铺遍县城的渠道。”

    林舟笑了笑,没直接回答,而是打开资料袋,拿出一叠打印好的数据报表,递到王老板面前:“王老板,您先看看这个。”报表上印着市区的销售数据,还有不同返利对应的销量曲线——月销 300台,返利 20块;月销 500台,返利 30块;月销 1000台,返利 40块。林舟的手指点在“月销 1000台”那行,声音清晰:“您要是能做到月销 1000台,每台返利 40块,比您要的 50块少 10块,但您想想,1000台的总返利是 4万,比 500台加 50块的 2.5万,还多 1.5万。”

    王老板凑过去,手指在报表上划来划去,嘴里念念有词:“1000台……这县城的老人能买这么多?”他知道适老化花盆的好处——防滑底座、自动浇水,还有个小抽屉能放老花镜,上次他偷偷拿了台试用,家里的老母亲说“比之前的花盆省心多了”,但他更在意垄断的利润,要是按林舟说的,返利虽然总量高,却得靠走量,少了“坐地起价”的底气。

    “能不能卖 1000台,要看老人的需求,不是靠渠道垄断。”林舟收起报表,语气很诚恳,“我们可以做‘销量阶梯奖’,卖得越多,返利越高,但有个条件——县城的售价必须和市区一样,398块一台,不能因为您垄断渠道就涨价,坑老人的钱。”

    王老板的脸沉了沉,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没说话。他心里打着算盘:按市区的价格卖,走量能多赚点,但少了抬价的利润;要是不答应,林舟说不定会找其他渠道,虽然县城渠道都在他手里,但万一他们直接找养老院、社区,自己不就没机会了?他犹豫着,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烟盒。

    林舟看他不说话,也没逼他,只是笑着说:“王老板,您不用急着答复。我们今天下午要去县城养老院做‘免费试用’,您要是有空,也可以去看看,听听老人们的意见。”

    下午的养老院在县城东郊,是栋老旧的两层小楼,院子里种着几棵老槐树,落叶铺在水泥地上,踩上去“沙沙”响。林舟和张总监带着 10台适老化花盆,刚把车停在门口,就被院长迎了进去。“林总,可把你们盼来了!上次你们送的两台,老人们都说好,李奶奶天天问啥时候还来。”

    院子里的石桌上,已经围了几个老人。李奶奶戴着老花镜,正摸着之前送的花盆,看到林舟他们,连忙站起来:“林丫头,你们可来了!这花盆好啊,俺家老头子有帕金森,之前浇水总洒一地,这个自动浇水的,他自己就能弄,不用俺帮忙了。”

    林舟笑着把新花盆放在石桌上,打开底座的防滑开关:“李奶奶,您看这个防滑纹,就算放在阳台瓷砖上,也不会滑。还有这个小抽屉,能放您的老花镜、小剪刀,用的时候方便。”她一边演示,一边给老人们讲解,张总监则帮着把花盆搬到老人们的房间。

    王老板果然偷偷跟来了,躲在槐树后面,看着老人们围着花盆讨论,有的摸防滑底座,有的打开浇水开关,脸上都带着笑。他听见张爷爷说:“这花盆比俺家之前的好多了,之前搬花盆总费劲,这个轻,还有把手,俺一个人就能搬。”李奶奶则拉着院长,小声说:“院长,俺想让俺儿子给俺买一台,你知道哪儿有卖的不?”

    接下来的一周,林舟和张总监每天都来养老院,帮老人们调试花盆,记录他们的意见,还建了个“老人反馈群”,让子女们也能看到花盆的使用情况。第七天下午,院长突然给王老板打了个电话,语气很着急:“王老板,你那儿有林总他们的适老化花盆吗?好多老人让子女买,都说要正品,你要是没有,我们就直接从市里订了,人家说可以送货上门!”

    王老板正在超市对账,听到这话,手里的计算器“啪”地掉在桌上。他猛地站起来,顾不上捡计算器,抓起外套就往外跑:“有!有!院长,您别从市里订,俺这儿有!俺马上就给林总打电话!”他一边跑,一边掏出手机,手指因为着急而发抖,好不容易才找到林舟的号码。

    “林总!林总!俺答应你!就按你说的‘销量阶梯奖’来,每台售价跟市区一样,俺保证不涨价!”王老板的声音带着喘,跑过马路时,差点被电动车碰到,“俺现在就去酒店找你签合同,你可别跟别人合作啊!”

    林舟正在酒店整理反馈表,接到电话忍不住笑了:“王老板,您别急,我们还在酒店,您慢慢来。”

    半小时后,王老板满头大汗地冲进酒店房间,手里还攥着皱巴巴的合同草案。他没顾上擦汗,就催着林舟签字:“林总,快签!俺已经跟超市、药店打了招呼,明天就开始铺货,争取这个月卖 500台,下个月冲 1000台!”

    看着王老板着急签字的样子,张总监忍不住笑着对林舟说:“还是林总高明,用用户需求倒逼渠道让步,比跟他硬谈管用多了。”

    林舟签完字,把合同递给王老板,摇了摇头:“不是倒逼,是让他明白,渠道不是用来垄断的,是用来共赢的。老人们需要好产品,他需要利润,我们需要打开市场,三者不冲突。”她顿了顿,指着窗外的街道,“以后我们在每个县城设‘直营体验店’,就选在菜市场、养老院附近,方便老人体验。体验店卖货,经销商负责铺货、售后,互补互利,不让任何一家渠道独大,这样才能长久。”

    王老板拿着签好的合同,听到“直营体验店”,愣了愣,随即笑着说:“林总,您这主意好!俺负责售后,你们负责体验,这样俺也不用愁销量,还能多赚点售后的钱,双赢!”他之前担心直营会抢他的生意,现在才明白,林舟不是要抢他的渠道,是要一起把市场做大。

    夕阳西下,县城的街道被染成了暖黄色。林舟和张总监送王老板到酒店门口,看着他骑着电动车,哼着小曲往超市方向去,车筐里还放着一台适老化花盆,显然是要去给超市铺货。

    “林总,您说的直营体验店,什么时候开始筹备?”张总监问道。

    “下个月就开始,先选三个县城试点,找个 10平米左右的小店,装修得温馨点,放几张小桌子,让老人们能坐着喝茶、体验花盆。”林舟看着远处的养老院,眼里满是期待,“我们做适老化产品,不只是卖货,是要让老人们用上方便、安全的东西,让他们觉得被尊重、被关心。渠道博弈只是开始,真正的目标,是让每个县城的老人,都能轻松买到适合他们的产品。”

    晚风拂过,卷起地上的梧桐叶,落在两人脚边。张总监看着林舟的侧脸,突然明白,他们要做的不只是一门生意,更是一份让老人安享晚年的事业。而这场渠道博弈,不是谁赢谁输,而是用共赢的方式,为这份事业铺就了更长远的路。(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霓虹下的旧手机不错,请把《霓虹下的旧手机》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霓虹下的旧手机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