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照容只是后宫的妃嫔之一,冯太后的私心永远要把皇后的位置留给冯家的女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冯家永远处于权力的中心,永葆冯氏家族世代荣华富贵,长久不衰。冯太后在曾孙拓跋恂出生后,立刻挑选自己的亲侄女入宫许配给孙子拓跋宏,这样,自己的侄女如果再生下儿子,也能躲过“立子杀母”的屠刀,如果侄女没有生出儿子,就可以养母的身份养育拓跋恂,把未来的皇帝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在自己的运作之下,将来又有一位冯氏皇后被立起来,而将来的新一代皇帝仍然为冯氏所操控。
太和七年(483年)秋天,平城的空气里浮动着桂花的清香,街道两边的地面上,铺上一层浅黄色的桂花“地毯”。
冯太后在宫中虽然日理万机,但是为皇帝从冯家选妃的事还是要亲力亲为的,她摆驾回到冯家。冯家位于平城的黄金地段,屋宅连片,整条街道都是他们家的房子,屋宇辉煌,跟皇宫相差不远。
对于冯太后的大驾光临,哥哥冯熙自然是大摆筵席,热情接待。一番热闹过后,冯太后对哥哥冯熙说:“兄家淑女甚众,若有愿入宫侍奉圣上者,可令其自陈。若应者众,哀家当另作裁夺。此乃自愿之举,非强求也。”
冯熙欣然答应:“善哉!令其自陈,诚为良策。吾当即往告之。”遂趋行至诸房,告妻妾以此佳讯。
冯熙的大女儿冯淑华是其正妻博陵长公主所生,(冯熙娶了自己妹妹冯太后的小姑子博陵长公主为妻,博陵长公主是景穆太子拓跋晃之女)而且冯熙的大女儿比拓跋宏年龄大,年龄上不匹配,且大女儿已与拓跋宏堂兄南平王拓跋纂订婚,(拓跋纂是和拓跋宏同一个曾祖父的堂兄。)所以冯熙就直接略过了博陵长公主这房。
冯熙到了其妾常氏屋里,二女儿冯润正在和母亲常氏在一起。冯熙问冯润:“润儿,汝愿进宫奉侍圣上否?”
冯润此时十三岁,比拓跋宏小三岁,她的青春正在萌动,如一朵清晨初绽的花朵,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她面容白皙如玉,双颊透着淡淡的红晕,仿佛是春日里的桃花。那明亮的大眼睛,宛如一泓清澈的潭水,深邃而灵动。她的睫毛浓密而修长,高高地向上翘起,那上面仿佛可以停得下一只猫头莺。她的头发如黑色的瀑布垂落在双肩上,柔顺而光滑,闪烁着健康的光泽。她身材曼妙,腰肢纤细,仿佛轻轻一握就能折断,却又蕴含着无限的柔韧性。她的手臂和腿部线条流畅,肌肉紧实,展现出健康的美感。当她行走时,步伐轻盈,身姿婀娜,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让人赏心悦目。
冯润不假思索地说:“回禀父亲大人,吾不愿。”
冯熙诘问:“汝何故弗愿?宁不慕倾世之荣华乎?入宫廷者,或可居中宫皇后之位!”
对曰:“非吾所愿,纵凤冕亦如浮云。圣君六宫充庭,焉得专情?唯愿得遇磐石心,皓首同尘寰。宁守蓬门结草庐,弗欲与三千粉黛竞艳争宠,骨肉相残——此等生涯,徒耗心神耳!”
冯熙拊掌嗤之:“稚龄未谙世情,犹作瑶台幻梦!”言讫振衣而去。他还要赶着去通知第三、第四、第五个女儿!
冯熙到了第三女儿冯清这里,冯清正和她的母亲张氏在一起。冯清年方十二,容貌虽不及其姊冯润之姝丽,然亦仪态端方。
冯熙欣然告曰:“今有佳讯相告。太后欲于吾家择二姝入侍宫闱,愿者自陈,而后由太后遴选。清儿可愿应选?若有意,当即具名。”
冯清默然良久,徐对曰:“谨禀父亲大人,女儿愿入宫侍驾。”
冯熙拊掌称善:“善哉!清儿诚吾家之淑媛也。”说完他就走了,他还得去第四房妾、第五房妾……
冯熙在各房姬妾间走了一圈,除了第三女冯清表示愿意进宫之外,其他的女儿意向都不怎么强烈。除了冯润和冯清的年龄符合外,其他女儿的年龄都太小,第四女只有十一岁,第五女十岁。她们还不太懂得进宫的意义,她们的母亲也觉得女儿年龄太小,舍不得她们离开自己。
夜晚,冯清做了一个梦。她梦见自己如愿以偿入宫了,随后皇帝在明堂为她举行隆重的封后大典。她穿上华丽的皇后礼服,和皇帝手牵手登上明堂的台阶,拾级而上,达到明堂的最高处,皇帝亲手为她戴上凤冠,夫妻互拜,礼毕,她成为万人敬仰的皇后。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的脚下跪倒了黑压压的一片大臣,大臣们山呼贺词“恭喜皇后,贺喜皇后……”
过了几天宫中传来消息:冯太后最后做出决定,选择第二女冯润和第四女冯澜进宫。第三女冯清听到消息后,知道自己的皇后梦破了,心中无比失落。二姐和四妹进宫的日子,冯清独自登上西楼,怅望皇宫的方向,欢天喜地的吹打声音传来,吹进她的耳朵,她眼中滴下了悲伤的泪水。
进宫为妃,从此一生荣华富贵,这很符合一般人的想象。但真的是这样吗?也许这荣华富贵如夜空的烟花,如早晨的朝露,稍纵即逝。一入深宫深似海,虽然养在深宫,养尊处优,但也从此失去了作为平凡人的自由自在。冯润、冯澜姊妹俩结伴踏上了一条可谓是前程未卜的道路。也许有人一朝飞上枝头变凤凰,得宠成为尊贵的皇后;也许有人被打入冷宫,幽禁永巷,永世不得翻身。可是现在,她们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她们的内心怀着一份好奇与期盼,其中也夹杂着激动与忧虑,五味杂陈。如果论起辈分来,皇帝拓跋宏都得称她们为表姑,只是他们之间并无血缘关系,因为冯太后并不是拓跋宏的亲生奶奶。
皇族为了保住财产和地位,他们彼此之间的婚姻永远是亲上加亲的。冯太后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挑选冯家两个最美的女儿入宫,许配给尚未亲政的孙儿拓跋宏。在她想来,这等于是给冯家保住长久富贵上了双重保险。
初见冯氏姐妹,她们都长得如花似玉,明眸皓齿,肤如凝脂。拓跋宏心中失去林瑧的遗憾很快就消散无踪了。冯氏两姊妹论美貌,不分伯仲,但性情迥异。冯润活泼爱笑,热情奔放,机敏灵动,最能讨拓跋宏欢心。冯澜娴静优雅,温柔敦厚拓跋宏也很喜欢她。拓跋宏对姊妹的爱正浓时,封她们为左右昭仪。冯润为左昭仪,冯澜为右昭仪。左昭仪比右昭仪尊贵。皇后的位置一直空着,因为冯太后还拿不定主意立谁为后,还需要进一步考察究竟谁更合适为后。
此时拓跋宏也只有16岁,冯氏姊妹与他年龄相当。那时是冯太后掌权,拓跋宏尚未理政。他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他喜欢跟姊妹俩玩在一起。有她们的陪伴,拓跋宏度过了一段最开心的青春时光,那时他觉得每天都是春光明媚的好日子。冯润的性格主动外向,冯澜的好是凡事不争不抢,也不妒忌,有好的东西都让着姐姐,姊妹俩相处融洽。
冯润虽然本意不想入宫,但当她进到宫里之后,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能牵动拓跋宏的注意,拓跋宏对她简直就是一见钟情,不知不觉中她也喜欢上这种被关注被宠爱的感觉。
冯润厌倦整天待在皇宫中,喜欢外出郊游,拓跋宏便带着冯氏姊妹和一帮随从浩浩荡荡走出皇宫,走进山野,去亲近大自然。他们结伴去听风吹草动,鸟鸣啾啾,去看芳草萋萋,落英缤纷;去涉足飞瀑流泉,去闲步花香小径。真是神仙眷属啊!
阳光洒在翠绿的山间,洒在他们年轻的脸上,微风轻拂着他们的脸庞,他们三人结伴漫步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
沿着蜿蜒的山间小径,他们一路撒下欢声笑语,山中的鸟儿也欢快地歌唱,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属于他们仨。他们来到一处清澈的溪边,溪水潺潺流淌,水面上闪烁着金色的阳光。他们坐在溪边的大石头上,双脚浸在清凉的溪水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在这宁静的山水之间,清风拂面,温柔而酣畅。稍作休息后,他们继续前行。登上山顶的那一刻,眼前的美景让他们陶醉。连绵的山脉在脚下延伸,云海在山间翻腾,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他们共同欣赏着这壮丽的景色,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夕阳西下,天边泛起了绚丽的晚霞。他们走在下山的路上,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拉得很长很长。这一刻,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满足,这一天的游山玩水,将成为他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拓跋宏保持了游牧民族的爱好,喜欢打猎,每当外出游猎,身边都要带上冯氏姊妹。冯润喜欢骑马,拓跋宏就让她学习骑马;冯澜胆小,不敢骑马,拓跋宏就让她待在行营里。自己和冯润策马扬鞭飞驰在原野上。
好景不长,一年后,一场疾病席卷而来,妹妹冯澜病倒了,她不断咳嗽,请太医来治疗也不见好转,随着时间推移,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竟咳出血来,在宫中熬了一年多后,竟不治身亡了。冯润长时间和妹妹在一起,照顾病中的冯澜,她竟然也染上了妹妹一样的疾病,也咳嗽不止。这回冯太后害怕了,她担心深受皇帝宠爱的冯润把病传染给皇帝,皇帝是必须要保护好的人,他是冯太后手中权力的来源,必须得好好保护。所以,冯太后决定把生病的冯润送回娘家,让她出家为尼。
冯太后刻意安排的冯氏姊妹死的死,送走的送走,后宫中一下子没了冯家的女子,这预示着今后冯家将会失宠了,这怎么办?这难不倒冯太后,哥哥冯熙妻妾成群,女儿众多。太后光侄女就有十几个,冯太后再次安排另外两个侄女入宫,这回安排的是第三侄女冯清和第五侄女冯泠。
立后的事情是急不来的,冯太后又再次要花时间考察哪一个侄女的性格更适合被立为后,这一拖延,几年时间就过去了。
太和十四年(490年)九月,冯太后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立后和立太子的事情还未来得及亲手操办。冯太后在病入膏肓时,留下遗诏,要拓跋宏把冯三妹冯清立为皇后。冯太后新丧,拓跋宏要为奶奶守孝,立后和立太子的事只好暂停下来。等守孝三年期满后,再遵照冯太后的懿旨办事。
宫中都知道冯清是冯太后指定的皇后人选,嫔妃们都用皇后的礼仪来对待她。虽然拓跋宏还未正式为冯清举行立皇后的礼仪。这时期,后宫在冯清的管理之下,秩序井然。冯清行事公正,在宫中很得人心。(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