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鱼玄机:血色终章与不朽诗魂

    血色夏天:868年的咸宜观悲剧

    你若在晚唐的长安待过,就知道868年的夏天有多燥——太阳烤得朱雀大街的青石板能烫掉鞋底子,连护城河里的水都带着股热气,连风刮过来都像裹着火星子。就是在这么个让人心里发毛的夏天,咸宜观里出了件大事,把整个长安的唾沫星子都给炸飞了——鱼玄机杀了她的婢女绿翘。

    说起来,绿翘还是鱼玄机三年前从人贩子手里救下来的。那时候绿翘才十二岁,瘦得像根柴火,眼睛却亮,鱼玄机见她可怜,又识得几个字,就把她留在身边当婢女。一开始,两人处得跟亲姐妹似的——鱼玄机写累了诗,绿翘就给她揉肩;鱼玄机晚上喝酒,绿翘就给她温酒;连鱼玄机涂胭脂,绿翘都能帮她挑出最衬肤色的那盒。鱼玄机常跟人说:“绿翘这丫头,比亲妹妹还贴心。”

    人心这东西,最经不起琢磨。后来长安城里来了个叫陈伟的乐师,弹得一手好琵琶,还会写两句小曲儿。有次鱼玄机办诗会,请陈伟来弹琵琶,一来二去,两人就熟了。陈伟嘴甜,会夸鱼玄机的诗写得好,还会说“姑娘的胭脂比长安城里的贵妇人还好看”,鱼玄机心里高兴,偶尔会留他在观里喝两杯。

    本来也没什么,渐渐的,鱼玄机发现有点不对劲——绿翘见了陈伟,总是低着头,脸红得像涂了胭脂;有时候陈伟来,绿翘磨墨的手会抖,还总偷偷看陈伟;有次鱼玄机让绿翘去给陈伟送诗集,绿翘去了半个时辰才回来,说“陈乐师不在”,鱼玄机转头就看见陈伟从观外的柳树下绕进来,手里还攥着块绣着桃花的帕子——那帕子,是鱼玄机前几天刚给绿翘的。

    疑心这东西,一旦生了根,就跟野草似的疯长。鱼玄机开始留意绿翘的一举一动:绿翘衣柜里多了个陈伟送的银镯子,她没说;绿翘晚上偷偷在院子里跟人说话,一看见鱼玄机就闭嘴;甚至有次鱼玄机故意说“要把陈伟介绍给城外的张姑娘”,绿翘的脸瞬间就白了,手里的碗“哐当”掉在地上。

    那天下午,天气特别闷,连蝉都叫得有气无力。鱼玄机把绿翘叫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桌上还放着那块桃花帕子。

    “绿翘,你跟陈伟,到底怎么回事?”鱼玄机的声音很平静,手却攥得紧紧的。

    绿翘一开始还嘴硬:“姑娘说什么呢?我就是给陈乐师送过东西,没别的。”

    “没别的?”鱼玄机拿起那块帕子,扔在绿翘面前,“这帕子是我给你的,怎么会在他手里?你晚上跟他在院子里说什么?你衣柜里的银镯子,是谁送的?”

    一连串的问题砸下来,绿翘的脸从白变青,最后“扑通”一声跪下来,哭着说:“姑娘,我错了!是陈乐师先找我的,他说喜欢我,我……我没忍住……”

    鱼玄机看着她哭,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不是因为陈伟,是因为背叛。她这辈子,被李亿骗,被裴氏欺,以为咸宜观是自己的避风港,绿翘是自己最信任的人,到头来,连身边最亲近的丫头都能背着她做事。积压了这么多年的委屈、愤怒、不甘,一下子全爆发了。

    她顺手拿起桌边的马鞭(平时用来赶马车的,放在屋里备用),朝着绿翘就抽了过去:“我待你不薄,你为什么要背叛我?!你说啊!”

    绿翘疼得在地上打滚,哭着求饶:“姑娘饶命!我再也不敢了!”

    可鱼玄机红了眼,手里的鞭子一下比一下重,她脑子里全是李亿写的《放妻书》,全是裴氏骂她的“娼家女”,全是外人骂她的“荡妇”——她觉得所有人都在骗她,所有人都在害她,绿翘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等她停下来的时候,才发现绿翘躺在地上,不动了,嘴角还流着血。鱼玄机慌了,伸手探了探绿翘的鼻息——没气了。

    她瘫坐在地上,看着手里的马鞭,上面还沾着血,突然就哭了:“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太生气了……”

    人死不能复生。没过多久,观里的道士发现了绿翘的尸体,赶紧报了官。京兆尹温璋亲自来审案,温璋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连皇亲国戚犯了错都敢治,更别说一个有争议的女冠了。

    公堂上,鱼玄机一开始还想辩解,说绿翘是“意外身亡”。温璋把证人带上来——有道士看见她抽绿翘,还有人看见陈伟跟绿翘私会。最后,温璋拿出了绿翘临死前说的话,是一个小道士偷听到的:“你鱼玄机天天穿道袍说要求长生,心里却满是男女欢爱,满是嫉妒怨恨!你杀了我,天也不会饶你!你早晚要遭天谴!”

    这句话像锤子一样砸在鱼玄机心上,她再也撑不住了,承认了杀了绿翘。

    消息传到长安文人圈,不少人都替鱼玄机求情——李郢、皇甫松这些跟她喝过酒的名士,都去跟温璋说情,说“鱼玄机是有才之人,一时糊涂犯了错,望大人从轻发落”。温璋根本不听,说:“不管她多有才,杀了人就要偿命!再说她本就不守清规,这次正好以儆效尤!”

    其实谁都知道,温璋这么铁面,不光是因为“杀人偿命”——鱼玄机这些年太“出格”了,穿道袍涂胭脂,跟男人喝酒论诗,还写“自能窥宋玉”的诗,得罪了不少保守的官员。温璋正好借这个机会,打压一下这种“离经叛道”的女子,好彰显自己的“正统”。

    最终,温璋判了鱼玄机死刑,行刑日期定在三天后。

    刑场绝唱:明月清风里的最后一句诗

    行刑那天,长安下了点小雨,把之前的燥热浇散了,空气里带着股泥土的腥气。刑场设在城外的乱葬岗旁边,周围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有骂她“活该”的,有替她可惜的,还有几个以前跟她论过诗的文人,红着眼圈站在远处。

    鱼玄机被两个官差架着,身上还穿着那件素色的道袍,头发用一根木簪挽着,脸上没涂胭脂,脸色苍白,却没一点害怕的样子。她走到刑场中央,转身对着长安的方向,静静地站了一会儿,好像在看咸宜观的方向,又好像在看远处的朱雀大街。

    有个官差催她:“快点,别磨蹭!”

    鱼玄机转过头,笑了笑,声音不大,却清清楚楚地传遍了刑场:“急什么?我这辈子,没按别人的规矩活,死的时候,也想慢点。”

    说完,她抬头看了看天——雨停了,月亮从云里钻出来,清幽幽的光洒在她身上,风一吹,道袍的下摆飘起来,像一片白色的叶子。她闭上眼睛,过了一会儿,轻轻念出两句诗:

    “明月照幽隙,清风开短襟。”

    在场的人都安静了——这两句诗,没有哭哭啼啼的哀怨,没有怨天尤人的愤怒,只有一种说不出的平静,像她平时在咸宜观里,坐在院子里看月亮的样子。

    有人后来问那个行刑的官差,鱼玄机临死前有没有哭,官差说:“没哭,就念了那两句诗,念完还笑了一下,跟睡着了似的。”

    那一年,鱼玄机二十七岁。一个在诗坛上刚绽放没多久的天才,就这么在刑场上结束了一生。

    后来有人说她是“疯妇”,说她“嫉妒心太强,死有余辜”;也有人说她是“被时代逼疯的可怜人”,说她“要是个男人,根本不会落得这个下场”。可不管怎么说,她的死,像一根刺,扎在了晚唐的诗坛上,也扎在了后来每个读她诗的人心里。

    诗魂不朽:50首诗里的女性呐喊

    鱼玄机死了,她的诗没被忘掉。后来有人把她的诗收集起来,编成了一卷《鱼玄机集》,收录了五十首诗,还被编进了《全唐诗》里——在那个男人占主导的诗坛上,一个有争议的女冠,能有五十首诗流传下来,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明代有个叫胡震亨的文人,读了她的诗,忍不住夸:“才媛中诗格最雄健,非寻常闺秀可比。”意思是说,在有才的女子里,鱼玄机的诗最有力量,不是那些只会写闺怨的大家闺秀能比的。到了现代,更有学者说她是“中国女性自白诗的先驱”——她敢把自己的心事、自己的不甘、自己的愤怒,都直白地写在诗里,这在千年前的女性里,太少见了。

    她的诗,其实就讲了三件事,每一件都戳中了女性的痛处,也照亮了女性的力量。

    第一件是“以景写情”,把心里的苦,藏在风景里。比如她写的《江陵愁望寄子安》: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秋天的枫叶,一层叠一层,红得像火,江桥上的船帆,半天都开不过来——她的思念,就像这枫叶一样密密麻麻,像这西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停都停不下来。没有华丽的辞藻,可一想到那满目的枫叶和东流的江水,就知道她心里有多苦。

    第二件是“直抒胸臆”,把心里的话,直接说出来。比如她写的《寓言》:

    “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月明。

    楼上新妆待夜,闺中独坐含情。

    芙蓉月下鱼戏,䗖𬟽天边雀声。

    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前面写的都是美好的景色,最后两句转折:“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这辈子的悲喜,就像一场梦,怎么才能找到一个能跟自己过一辈子的人呢?没有绕弯子,直接把对爱情的渴望和失望说出来,像跟朋友聊天一样,真实又戳心。

    第三件是“性别抗争”,把心里的不甘,喊出来。比如那首《游崇真观南楼》: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她看着进士榜上的名字,心里恨啊——恨自己是个女人,穿着罗衣,把满肚子的才华藏起来;恨不能像男人一样,去考科举,去金榜题名。这种“我要是个男人就好了”的想法,在现在听着没什么,在千年前,简直是“大逆不道”。可她偏要写,偏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女人也有才华,女人也有抱负。

    结语:烈焰红莲,千年不熄

    现在去西安户县,还能看到一个“鱼玄机墓”,坟头长满了草,石碑上的字都快磨平了。到底是不是真的鱼玄机墓,没人说得清,可来这里的人,都会想起她写的“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有人说,鱼玄机是个“坏女人”,杀了人,不守清规;也有人说,她是个“可怜人”,被爱情骗,被时代逼,最后走了极端。不管是好是坏,她都是一个“真实的人”——她有才华,也有缺点;她敢爱敢恨,也会嫉妒愤怒;她想活得痛快,也想被人认可。

    她就像一朵长在淤泥里的红莲——出身不好,命运坎坷,像淤泥一样脏的环境裹着她;可她偏要开花,用诗当花瓣,用反叛当花蕊,烧得通红,把周围的黑暗都照亮一点。她的花,可能开得有点扎人,有点疯狂,可那是她拼尽全力开出来的,是属于她自己的花。

    千年过去了,长安的朱雀大街变了样,咸宜观也没了踪迹,鱼玄机的诗还在——你读“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还能想起那个在咸宜观里涂胭脂、喝黄酒的女子;你读“自恨罗衣掩诗句”,还能感受到她对命运的不甘;你读“明月照幽隙,清风开短襟”,还能看见那个在刑场上平静念诗的身影。

    这就是鱼玄机——一个有争议的女冠,一个天才的诗人,一朵在历史里烧不尽的烈焰红莲。她的故事,她的诗,会一直流传下去,告诉每个后来人:不管环境多差,不管别人怎么说,都要活出自己的样子,都要把心里的话,大声说出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不错,请把《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