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铺面和人手的问题,金海胸中的蓝图愈发清晰。他没有丝毫耽搁,第二天便找来泥瓦匠和木匠,开始对赵大爷的茶叶铺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茶叶铺原本的格局过于沉闷,多是存放茶叶的柜子和雅座,不适合快餐式的馅饼店。金海指挥工匠,将临街的墙面几乎全部打通,换上了可灵活拆卸的宽大木板门,使得店内采光极好,门面开阔,路人一眼就能看到店内的热闹景象。店内原有的厚重茶桌茶椅被撤换,取而代之的是一批简洁结实的长条桌和长板凳,排列紧凑,既能最大化利用空间,又能营造出食客盈门、热火朝天的氛围。
后厨是改造的重中之重。金海深知,效率是餐饮的生命线。他特意砌了两个大口灶台,一个专门用来烙馅饼,上面可以同时放置三个大鏊子;另一个则用来熬粥和炖煮。他又定制了一批带抽屉的多层架子,用来放置和好的面剂子、调好的馅料以及碗筷调料,一切井井有条,触手可及。他还巧妙地在后院搭了个凉棚,作为清洗区和杂物堆放处,保证了前店后厨的整洁。
至于招牌,金海颇费了一番心思。不能再叫“武大郎炊饼”了,这名号虽有些知名度,但总带着几分原身的屈辱和局限。他想要一个更响亮、更吉利的名字。最终,他定下了“金状元馅饼店”六个大字!既暗合了他的本姓“金”,又取“状元及第”、“头名状元”的彩头,寓意美味第一,生意夺魁!还请了城里最好的匾额师傅,用金漆在黑底木匾上凸刻出来,阳光下熠熠生辉,气派非凡!
除了核心的馅饼,金海决定增加粥品。一来可以丰富品类,满足不同食客的需求;二来粥汤利润可观,且能提前熬制,不影响高峰期的出饼效率。他推出了两款粥:一是“金记八宝粥”,选用糯米、红豆、花生、红枣、莲子、桂圆、薏米、百合等八种材料,文火慢熬,香甜软糯,营养丰富;二是“金记小米南瓜粥”,金黄粘稠,暖胃健脾,尤其适合老人和孩子。粥品的定价不高,旨在引流和搭配。
人员方面,潘金莲自然是负责收钱管账,坐镇柜台。她心思细,识些字,管钱最合适,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她与杂乱食客的直接接触。赵大爷的女儿,大家都叫她赵大嫂,约莫三十岁年纪,性格温和,手脚麻利,主要负责熬粥、盛粥、清洗碗碟以及店内的杂务。郓哥依旧负责跑堂招呼、收拾碗筷,这孩子眼疾手快,嗓门洪亮,是块跑堂的好料。
但金海觉得还不够。馅饼制作是核心,光靠他一个人和面、调馅、烙饼,一旦客流上来,肯定忙得脚不沾地。他需要一個有力气、能吃苦、手脚麻利的帮手,专门负责揉面、包馅这些力气活和前期准备。经赵大嫂介绍,他雇了一个名叫李嫂的女人。李嫂约莫四十上下,身材高大结实,面色红润,一看就是常年干活的人。她丈夫早逝,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性格爽朗泼辣,干活极其利索,从不叫苦叫累。金海试了她揉的面,劲道十足,包馅的速度也快,当即拍板定下,工钱给得也比市面略高一些。李嫂感激不尽,干活更是卖力。
一切准备就绪,金海特意翻了下黄历,选了一个“宜开业、求财、祈福”的黄道吉日。
开业当天,天还没亮,“金状元馅饼店”全体人员就已经就位。后厨里,李嫂已经揉好了一大盆光滑的面团,馅料也准备了满满几大盆,猪肉大葱、牛肉萝卜、素三鲜,香气扑鼻。赵大嫂照看的两口大锅里,八宝粥和小米南瓜粥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香甜的味道弥漫了整个店铺。郓哥兴奋地跑进跑出,把桌椅擦得锃亮。潘金莲也早早坐在柜台后,将铜钱柜子整理得井井有条,算盘放在手边,神情虽依旧淡淡的,但眼神里也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和紧张。
金海站在门口,看着那块崭新的“金状元馅饼店”匾额,心中感慨万千。从穿越之初的惶恐绝望,到摆摊的艰辛,再到如今拥有自己的店面,每一步都充满了危机与算计,但也踏踏实实,充满希望。
吉时一到,郓哥和李嫂合力点燃了挂在外面的长长一串鞭炮。“噼里啪啦”的巨响顿时吸引了整条街的注意,红色的纸屑纷飞,喜庆的气氛瞬间拉满。
不少老主顾早就等着这一天了,鞭炮声还没完全停歇,就有熟客笑着涌了进来。
“武大掌柜!恭喜发财啊!这新店面可真气派!” “哟!改名叫金状元了?好彩头!以后吃了你家的饼,我家小子也能中状元!” “今天开业,有啥优惠没有啊武大掌柜?”
金海站在门口,笑得见牙不见眼,团团作揖:“多谢各位乡邻捧场!托大家的福,小店今日开业!为答谢各位老主顾,今天所有馅饼,一律九折!新推出的八宝粥和小米南瓜粥,免费品尝一小碗,觉得好再买!”
话音一落,人群更是兴奋起来,纷纷找位置坐下,或者排队等候。
“给我来五个猪肉大葱的!” “牛肉萝卜的来三个!再加碗八宝粥!” “这南瓜粥闻着真香,先给我来碗尝尝!”
店里瞬间人声鼎沸。郓哥扯着嗓子吆喝:“好嘞!五位客官里边请!三号桌五位!” 他穿梭在桌椅之间,动作麻利地引客、送饼、收碗,忙而不乱。
后厨更是热火朝天。金海主烙,三个鏊子同时开火,刷油、放饼、翻面、起锅,动作行云流水,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李嫂在一旁飞快地包着饼剂子,几乎是一捏一个,圆润饱满,供应着金海的消耗。面香、肉香、油香混合在一起,勾得人口水直流。
赵大嫂忙着盛粥、收碗、擦桌子,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脸上却始终带着笑。潘金莲坐在柜台后,收钱、找零,算盘珠子拨得噼啪作响,铜钱和零星碎银不断落入钱箱,那声音听在金海耳中,宛如仙乐。
新推出的粥品大受欢迎。尤其是金记八宝粥,料足味美,甜而不腻,许多老人和孩子都特别喜欢。小米南瓜粥则因其温和养胃,也赢得了不少食客的青睐。搭配着馅饼吃,既解腻又顶饱。
店里座无虚席,后来的人甚至宁愿排队等候,也不愿离去。队伍从店里一直排到了街面上,成了紫石街一景。这热闹的景象又吸引了更多好奇的路人前来围观和尝试。
“哎呀,这武大郎真是发达了!” “听说现在叫金状元了!这馅饼确实好吃,值这个名号!” “你看那收钱的是他娘子吧?真标致,以前都没怎么见过。” “店里新雇的那个李嫂,干活真利索!赵家姑娘也在,看来武大这人不错,还照顾老邻居。”
议论声传入金海耳中,他心中更是安定。生意火爆在意料之中,口碑和名声的建立更是无形财富。
忙过午市高峰,人流才稍稍减缓。大家终于能喘口气。金海看着几乎空了的馅料盆和见底的粥桶,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招呼大家轮流吃饭休息。
李嫂一边擦汗一边爽朗地笑道:“掌柜的,这生意也太好了!我这胳膊都快抬不起来了!不过,痛快!真痛快!” 赵大嫂也笑着点头:“是啊,从来没这么忙过,但心里踏实。” 郓哥累得一屁股坐在门槛上,但眼睛依旧亮晶晶的:“金哥,咱们发财了!” 就连潘金莲,看着那沉甸甸的钱箱,嘴角也似乎微微上扬了一下。
金海给大家倒了水,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特意多做的馅饼:“大家都辛苦了!赶紧吃点东西垫垫。今天只是开始,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工钱方面,大家放心,月底我绝不会亏待大家!”
他的话让众人心里更加暖烘烘的,干劲更足了。
下午,生意依旧不错。金海注意到,来买粥带走的人多了起来,尤其是八宝粥,很受附近一些家境尚可的住户欢迎,说是给老人孩子补身体。他默默记下,这或许以后可以发展外卖业务。
夕阳西下,“金状元馅饼店”送走了最后一位客人。所有人都累得几乎虚脱,但看着空空如也的灶台、粥桶和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钱箱,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
关门打烊后,金海没有让大家立刻回家。他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封,每人发了一个小小的开业利是钱,里面装着几十文钱。
“今天开业大吉,大家都辛苦了!一点心意,讨个彩头!” 李嫂、赵大嫂和郓哥又惊又喜,连声道谢。潘金莲看着手里的红封,微微怔了一下,默默收了起来。
送走赵大嫂和郓哥,李嫂也收拾好东西告辞,说明日一定早些来。店里只剩下金海和潘金莲。
两人一起清点今日的收入。当所有的铜钱和碎银堆在桌上时,那数量让潘金莲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足足是之前摆摊时最好日子的三倍还多!这还不算那些折扣和免费送出的粥品成本!
金海心里估算了一下,扣除租金、材料成本、人工(虽然本月还未到发工钱的时候),今天的纯利润依然相当可观。开张第一天营业额高达三十五两,纯利润竟然达到了15两。算下来一个约的利润至少三百两。两个月的利润就能达到六百两左右。
一寸,增加一寸,两个月就能增加一寸的身高!金海抚摸着胸前的玉牌,暗暗盘算着,高兴的差点跳起来。金莲看到金海的表情以为是高兴的,也没有太在意。
扩店的决定,看来无比正确!
他将大部分钱锁进潘金莲那个小木匣,只留了些散钱明日找零。看着潘金莲默默锁匣子的侧影,金海忽然觉得,或许……或许这样共同努力、为生活奋斗的日子,真的能一点点改变些什么。
然而,就在这充满成就感的时刻,金海眼角的余光瞥见对面王婆茶坊的门似乎开了一条小缝,一双眼睛正阴恻恻地朝这边张望,随即又迅速关上。
金海的心猛地一沉。王婆又要出什么幺蛾子?
成功的喜悦瞬间被警惕所取代。王婆的病,看来是好了。她就像一条潜伏在暗处的毒蛇,绝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猎物过得越来越好,脱离她的掌控。西门庆定制华服的举动,也表明他金海的实力和西门庆比起来还差点远。
一定要打败西门庆,不论从各个方面。金海下定决心,要用现代人的聪明和智慧打败这个古代的西门大官人!
“金状元”的开业红火,固然可喜,但也意味着他武大郎(金海)更加扎眼,更容易成为那对男女的眼中钉、肉中刺。
未来的路,依然危机四伏。但金海握了握拳,看着眼前崭新的店铺,看着身边虽然沉默但似乎不再那么冰冷的潘金莲,看着桌上那丰厚的收入,他心中充满了更多的勇气和决心。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不仅要赚钱,要长高,更要好好地、安全地活下去。这座新开的“金状元馅饼店”,就是他对抗命运的第一座堡垒。
夜色渐深,紫石街上,“金状元”的招牌在月光下泛着微光。而对面茶坊的阴影里,似乎有更深的阴谋正在酝酿。金海知道,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但他已做好了准备。(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