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菲是在周三的清晨接到小张电话的。彼时她刚把洗好的衣服晾在阳台,晨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晾衣绳上,把那件印着向日葵图案的衬衫照得格外鲜亮 —— 那是王剑去年生日时她送的礼物,他总说穿着这件衣服去谈工作,心里都格外踏实。
“叶姐!钱到账了!五十万一分不少!” 小张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财务刚查完账,我已经联系物流了,教学设备今天下午就从仓库发往贵州,预计周末就能到村寨!”
叶菲握着手机的手微微收紧,眼眶瞬间就热了。她走到阳台边,看着楼下晨练的老人慢悠悠地打着太极,远处的天际线泛着淡淡的橙红色,心里像被温水浸过一样柔软。“太好了小张,” 她吸了吸鼻子,努力让声音保持平稳,“你再跟施工队确认一下,等设备到了,咱们一起去贵州,把设备安装好,顺便看看孩子们。”
“没问题!我这就去联系!” 小张干脆地应下,又补充道,“对了叶姐,李总也给我打电话了,说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想跟咱们一起去贵州,看看‘启智班’的落地情况。”
叶菲愣了一下,随即笑了:“那太好了,我们欢迎他来。正好让他亲眼看看,这些资助能给孩子们带来多大的改变。”
挂了电话,叶菲走到客厅,目光落在茶几上那本摊开的笔记本上。昨天她熬夜整理了贵州苗族村寨的教学需求清单,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孩子们需要的课本、文具,还有老师们急需的教学培训课程。她拿起笔,在清单末尾添上 “安装电子白板、调试平板电脑” 几个字,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像是在为孩子们的未来谱写序曲。
上午十点,叶菲带着小张去了 “启智教育” 的公司。李哲穿着一身浅蓝色的衬衫,脸色虽然还有些苍白,但精神已经好了很多。他办公室的书架上摆着不少教育类的书籍,最显眼的位置放着一张照片 —— 一群孩子围着他,手里举着画满涂鸦的画板,笑容灿烂得晃眼。
“叶老师,小张,快请坐。” 李哲起身招呼他们,顺手给两人倒了杯茶,“我已经跟公司申请好了,下周一我陪你们一起去贵州。正好我也想看看,咱们的智能设备在山区学校里能用得怎么样。”
叶菲接过茶杯,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心里满是感激:“李总,真是太谢谢您了。您刚康复就愿意跑这么远,我们都特别感动。”
“别这么说,” 李哲摆了摆手,语气诚恳,“能为山区的孩子做点实事,是我们公司的荣幸。之前我去偏远地区考察过,知道那里的孩子有多渴望知识。咱们的‘启智班’不仅要给他们带去设备,更要带去新的教学理念,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广阔。”
三人聊了将近两个小时,从 “启智班” 的课程设置聊到后续的教师培训计划,李哲提出可以安排公司的技术人员定期线上授课,教山区的老师如何使用智能设备,叶菲和小张都觉得这个提议特别好。临走时,李哲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递给叶菲:“这里面是我们公司员工自愿捐的图书和文具,虽然不多,但也是大家的一点心意,麻烦叶老师一起带给孩子们。”
叶菲接过信封,感觉沉甸甸的 —— 那不是纸张和文具的重量,而是一颗颗滚烫的爱心。“我们一定带到,” 她认真地说,“等孩子们收到礼物,我会给您拍照片,让您看看他们开心的样子。”
离开 “启智教育” 时,阳光已经升得很高了。小张拎着装满资料的文件袋,跟在叶菲身边,笑着说:“叶姐,我现在特别期待去贵州,真想快点看到孩子们用上新设备的样子。”
叶菲点点头,脚步轻快了不少:“会的,很快我们就能看到了。” 她想起那个被瓦片砸伤手的小男孩,想起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攥着她衣角时的模样,想起村长说 “孩子们冬天上课冻得握不住笔” 时的无奈,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些孩子尽快在温暖明亮的教室里,用上崭新的教学设备。
与此同时,柏林的王剑正面临着跨文化协作中的第一个难题。
周三下午的项目研发会议上,马丁指着屏幕上的产品原型图,眉头拧成了一团:“王先生,我还是觉得这个设计不符合德国用户的审美。你看这个界面,颜色太鲜艳了,而且功能按钮太多,不够简洁。”
王剑坐在会议桌的另一端,面前摊着厚厚的市场调研数据。他拿起笔,指着数据报表上的一行字,语气平静却坚定:“马丁先生,我们做过详细的中国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家长更倾向于色彩丰富的界面,他们认为这样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功能按钮多一点,能让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产品包含哪些课程,心里更踏实。”
莉娜坐在两人中间,手里拿着笔记本,时不时抬头看看王剑,又看看马丁。她知道,这不是两人第一次在产品设计上产生分歧。前几天讨论课程内容时,马丁坚持要加入更多德国历史文化的内容,而王剑则认为应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德国文化作为补充,最后双方各退一步,才达成了一致。
“可是我们的产品是要推向中国市场,但研发团队在德国,我们需要考虑团队的设计习惯。” 马丁的声音提高了几分,手指在屏幕上点了点,“而且简洁是我们公司产品的核心优势,不能因为中国市场就改变我们的设计理念。”
王剑放下笔,身体微微前倾:“马丁先生,我理解您对公司设计理念的坚持。但产品研发的核心是满足用户需求,而不是让用户适应我们的习惯。我们可以在保持简洁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色彩和功能按钮,既保留贵公司的设计优势,又符合中国用户的需求。汤姆,你觉得呢?”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汤姆。他推了推眼镜,沉吟了片刻:“我觉得王先生说得有道理。从技术角度来说,调整界面颜色和按钮布局并不难,而且我们可以做两个版本的原型图,分别进行用户测试,看看哪个版本的反馈更好。这样既尊重了双方的意见,又能保证产品的市场适应性。”
马丁沉默了。他看着屏幕上的产品原型图,又看了看王剑手里的数据报表,最终叹了口气:“好吧,就按汤姆说的做。我们先做两个版本的原型图,下周进行用户测试。但我希望测试结果能证明,简洁的设计才是最好的。”
王剑笑了笑:“我相信测试结果会给我们一个公平的答案。无论结果如何,我们的目标都是开发出最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
会议结束后,莉娜跟着王剑走出会议室,小声说:“王先生,刚才你太勇敢了。马丁很少会让步,你还是第一个能说服他的人。”
王剑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不是我勇敢,是数据有说服力。而且我们都是为了项目好,只要目标一致,分歧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他想起叶菲常说的话:“遇到问题别着急,先想想对方的需求是什么,再找平衡点。” 以前他总觉得这话太温和,现在才明白,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晚上回到公寓,王剑把两个版本的产品原型图发给了国内的几个教育机构,希望他们能帮忙收集家长和老师的反馈。做完这些,他才想起还没给叶菲打电话。拨通视频电话时,叶菲正在厨房做饭,手机架在料理台上,镜头里能看到她系着围裙的背影,锅里的红烧肉冒着热气,香气仿佛能透过屏幕飘过来。
“菲儿,忙呢?” 王剑笑着说。
叶菲回头看了一眼手机,嘴角弯了弯:“刚把肉下锅,你那边怎么样?今天开会还顺利吗?”
王剑把下午会议上的分歧跟叶菲说了说,语气里带着一丝疲惫:“跨文化协作比我想象中难多了,有时候明明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却因为习惯和理念不同,很难达成一致。”
叶菲翻炒着锅里的红烧肉,声音温柔却有力量:“很正常啊。就像我之前跟山区的老师沟通教学方式,他们一开始也不接受新方法,觉得还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更靠谱。后来我带他们去城里的学校听课,让他们亲眼看到互动式教学的效果,他们才慢慢愿意尝试。你也可以试试,让马丁和德国团队多了解中国用户的真实需求,或许他们就会理解你的想法了。”
王剑看着屏幕里叶菲认真做饭的样子,心里忽然就亮堂了。“你说得对,” 他点点头,“我明天就找马丁,跟他说说中国家长和孩子的真实案例,或许比数据更有说服力。”
“这就对了,” 叶菲把红烧肉盛进盘子里,镜头里瞬间被油亮的红色填满,“对了,念菲说下周末去柏林,你们父女俩好好聚聚。她跟我视频时还说,要带你去吃一家特别好吃的德国香肠,说比北京的好吃多了。”
王剑笑着摇摇头:“这孩子,就知道吃。不过也好,让她放松放松,这段时间在慕尼黑交流肯定也累坏了。”
挂了电话,王剑走到厨房,想煮点面条当晚饭。打开冰箱时,他看到了那罐槐花粉 —— 叶菲临走前给他装的,还贴了张便签:“每天泡一杯,清肝明目。” 他拿出一小勺,放进杯子里,用温水冲泡。槐花香渐渐弥漫开来,带着淡淡的清甜,让他想起在北京的日子,每天晚上回家,叶菲都会给他泡上一杯,坐在他身边,听他说一天的工作。
而在慕尼黑的念菲,此刻正和陈默一起收拾行李。周六就要去柏林参加教育研讨会了,她特意把那件米白色的风衣找了出来 —— 那是去年生日时叶菲送的,她说穿着这件风衣去参加研讨会,显得更正式。
“你确定要带这么多书吗?” 陈默看着行李箱里堆得满满的专业书籍,无奈地笑了,“我们是去参加研讨会,不是去上课。”
念菲蹲在地上,把一本《跨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塞进箱子里,抬头瞪了他一眼:“多带点书怎么了?万一研讨会上遇到不懂的问题,还能翻书查查。而且我还想跟柏林的老师请教这些理论,带书过去方便交流。”
陈默无奈地摇摇头,伸手帮她把行李箱里的书摆整齐:“好好好,你说的都对。不过你也别带太多,太重了不好拿。我帮你拎箱子可以,但你要是累了,可别跟我撒娇。”
念菲的脸颊微微泛红,低下头,小声说:“谁要跟你撒娇。” 她想起上次去慕尼黑的教育机构,看到那里的老师用游戏化的方式教孩子学英语,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知识也记得特别牢。她把这个案例记在了笔记本上,准备在研讨会上跟其他老师分享,也想听听柏林的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
收拾完行李,两人去了学校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念菲点了一杯热巧克力,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忽然说:“陈默,你说我们以后会不会也像我爸妈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在不同的地方努力啊?”
陈默搅拌着杯里的咖啡,眼神认真:“或许会吧。但我觉得,只要心里有彼此,就算在不同的地方,也能互相支持。就像叔叔阿姨,虽然现在分隔两地,但他们都在为这个家、为自己的事业努力,而且每天都会视频,分享彼此的生活。”
念菲看着陈默,心里忽然就踏实了。她想起小时候,王剑经常出差,叶菲就会带着她坐在沙发上,给王剑发照片,告诉她 “爸爸虽然不在家,但心里一直想着我们”。那时候她不懂,现在才明白,真正的陪伴,不是时时刻刻在一起,而是无论相隔多远,心里都有对方的位置。
周六上午,念菲和陈默坐火车抵达柏林。王剑早就等在车站出口,穿着那件印着向日葵图案的衬衫,手里举着一个写着 “念菲” 的牌子,引得路过的人频频回头。
“爸!” 念菲看到王剑,兴奋地挥了挥手,拉着陈默跑了过去。
王剑放下牌子,一把抱住念菲,轻轻拍了拍她的背:“瘦了,是不是在慕尼黑没好好吃饭?”
“哪有,” 念菲推开他,不满地说,“我每天都按时吃饭,是你太久没见我,看错了。” 她指了指身边的陈默,“爸,这是陈默,我们一起在慕尼黑交流。”
陈默礼貌地伸出手:“叔叔您好,我是陈默。经常听念菲提起您,说您特别厉害,在工作上特别有想法。”
王剑握住陈默的手,笑着说:“别听她瞎说,我就是个普通人。走,我带你们去吃德国香肠,念菲说想吃很久了。”
三人打车去了市中心的一家老字号香肠店。店里挤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香肠的香气和啤酒的麦芽香。他们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王剑点了三份招牌香肠套餐,还点了一杯德国黑啤。
“爸,你少喝点酒,对身体不好。” 念菲看着王剑端起酒杯,忍不住叮嘱道。
“知道了,就喝这一杯。” 王剑笑着说,喝了一口啤酒,又把自己盘子里的香肠夹给念菲,“多吃点,这家的香肠确实不错,比我之前吃的好吃。”
吃饭的时候,念菲跟王剑聊起了慕尼黑的交流经历,说起那家教育机构的游戏化教学,眼睛亮晶晶的:“爸,我觉得这种教学方式特别好,能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以后我也要在我的课堂上试试。下周的研讨会,我准备把这个案例分享出去,希望能给其他老师一些启发。”
王剑点点头,眼神里满是欣慰:“很好啊,念菲。你能有自己的想法,还愿意去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爸爸为你骄傲。不过也要记得,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要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方式。”
“我知道,” 念菲点点头,“我已经跟我们学校的老师沟通过了,等我回国后,我们会先在几个班级试点,看看效果,再慢慢推广。”
陈默看着父女俩聊得开心,也插了一句:“念菲准备得特别充分,还整理了很多资料,连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接受程度都做了分析。我觉得她的分享一定会很成功。”
王剑笑着看了陈默一眼,又看了看念菲,心里忽然就明白了什么。他想起叶菲跟他说过的话:“念菲这孩子,心里有想法,就是不太会表达。要是有个能理解她、支持她的人在身边,就好了。” 现在看来,陈默就是那个能理解她、支持她的人。
下午,王剑带念菲和陈默去了柏林大教堂。教堂的穹顶格外壮观,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洒进来,在地面上投下斑斓的光影。念菲拿出手机,不停地拍照,还拉着王剑和陈默一起合影,说要发给叶菲看。
“妈要是在这儿,肯定会喜欢这里的。” 念菲看着教堂里的壁画,小声说,“她最喜欢这种有历史感的建筑了,每次去旅游,都要在这种地方待很久。”
王剑点点头,心里也有些想念叶菲。他拿出手机,给叶菲发了一张三人的合影,配文:“我们在柏林大教堂,念菲说你肯定会喜欢这里。”
没过多久,叶菲就回了消息,发了一个开心的表情,还说:“等我忙完贵州的事,也去柏林看看,你们要帮我把好玩的地方都记下来。”
晚上,王剑带念菲和陈默回了自己的公寓。念菲走进客厅,一眼就看到了茶几上的槐花粉,还有书架上那本印着向日葵图案的笔记本 —— 那是她送给王剑的礼物。“爸,你还在用这个笔记本啊?” 她拿起笔记本,翻开第一页,看到叶菲写的那句话:“王剑,出门在外别太累,工作再忙也要按时吃饭。”
“当然用了,” 王剑笑着说,“这是你和你妈送我的礼物,我得好好用。” 他给两人倒了杯槐花茶,“尝尝,这是你妈临走前给我装的,说能清肝明目。”
念菲喝了一口,槐花香在舌尖散开,让她想起了北京的家。“还是家里的味道好,” 她小声说,“在慕尼黑虽然也能买到槐花,但总觉得没有家里的香。”
陈默看着念菲,轻声说:“等我们回国了,就去北师大的桂花树下摘槐花,做你妈最拿手的槐花糕。”
念菲抬起头,看着陈默,眼眶微微泛红:“好啊。”(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