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信域】所需

    死寂笼罩大殿。

    空气仿佛凝成冰块,压在胸口。

    最先从震撼中挣出,昂首表示反对的,并非东林党人,也非当事人孔胤植。

    而是孙承宗。

    这位老臣踉跄向前,对着崇祯的背影,失声道:

    “陛下万万不可!”

    “儒家非一家一姓之学,乃我华夏千年来立国之本。”

    “陛下骤然废之,无异于抽掉大厦基石,斩断江河之主流。”

    “天下士子何所依?百姓何所从?朝堂法度何所据?”

    “人心失序,纲常沦陷,则天下必生动荡,烽烟四起!”

    “陛下欲创仙朝,岂能先自毁长城,令神州板荡,生灵涂炭乎?”

    孙承宗这番泣血之言,句句发自肺腑。

    只因没有儒家思想维系基本秩序的社会,他根本无法想象。

    话音落下,英国公张维贤躬身极深,配合表态:

    “儒家维系天下千载,纵有瑕疵,亦功莫大焉。望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首辅韩爌也不再沉默,委婉劝道:

    “即便陛下欲独尊道法,然保留儒家,存续衍圣公之位,亦无损于道统之尊,反而可彰显陛下兼容并蓄之胸怀。”

    就连面对“迷之微笑”的周延儒,收敛了笑容,小心翼翼地试探问道:

    “若儒教彻底废除,则科举取士,其中大量关乎四书五经之内容,又当如何处置?”

    朝廷选官,总不能全考《道德经》吧?

    面对接二连三、看似有理有据的反对,崇祯并未动怒。

    “如何处置?如何选官?如何稳定人心?”

    他没有看那些跪倒的重臣,目光仿佛穿透殿宇,看向不可知的远方:

    “这些,不该你们为朕分忧么?”

    “……”

    一句话,将所有的难题和压力,原封不动地砸回到群臣身上。

    崇祯缓缓踱步至门前,转首道:

    “仙朝初创,内阁另起。”

    “能解朕之忧、成朕之事者,方可入此枢机。”

    崇祯话音微顿,威压骤深:

    “若力有不逮、难堪大任,便退其位,由殿外能者居。”

    殿外,原本因废除儒教惶恐不安的官员,眼神瞬间变了。

    从震惊、茫然,迅速转变为火热与振奋。

    仙朝内阁!

    通往权力巅峰和长生大道的阶梯!

    而殿内所有官员,无论之前受了怎样的惊吓,也都瞬间清醒。

    失去现有的地位和权力?

    将锦绣前程拱手让给殿外那些虎视眈眈的“替补”?

    绝不!

    几乎是在崇祯话音落下的瞬间,温体仁第一个反应过来:

    “陛下既已指明方向,臣等蒙受皇恩,岂敢推诿懈怠?”

    “必论周全之策,独尊道法、去儒抑释,以报陛下信重。”

    除孙承宗与毕自严外,其他人无论作何感想,纷纷躬身附和。

    崇祯微微颔首,满意地下达指令:

    “今日必须有结果。”

    “臣等遵旨!”

    崇祯交代曹化淳,“待他们议出结果,你可到永寿宫禀报”后,便带领王承恩等人离去。

    就在这时。

    瘫软在地的孔胤植,终于从巨大的打击中清醒过来。

    绝望、屈辱与疯狂的怒火,冲垮了他的理智。

    孔胤植状若疯癫,嘶吼“陛下”,张开双臂就欲扑上前,

    未等孔胤植靠近,骆养性侧身一脚,踹在他的胸腹之间。

    孔胤植“呃”地一声闷哼,翻滚哀嚎。

    这一摔似乎彻底摔碎了他的体面。

    孔胤植面目扭曲,指着崇祯,发出最恶毒的咒骂:

    “昏君!朱由检!你这无道昏君!你怎敢……怎敢废除圣人之教!你悖逆人伦,罔顾天道!你不得好死!大明江山就要毁在你——”

    崇祯离去的脚步未有丝毫停顿。

    一张薄如蝉翼的黄色符箓,由道袍袖中滑落。

    轻飘飘的,看似缓慢,实则极快地贴向孔胤植开合的嘴。

    符箓及唇。

    灵光一闪。

    咒骂声戛然而止。

    孔胤植惊恐地瞪大眼睛,疯狂地抓挠嘴巴,试图将符箓撕下。

    薄薄一张纸,却如生长在了他的血肉上,任他如何撕扯,抓得嘴唇周边鲜血淋漓,都无法撼动分毫。

    孔胤植绝望扭头四顾,哀求的目光望向钱龙锡、韩爌等东林旧识。

    钱龙锡等人见此景,更是心惊胆战,哪里敢与他有丝毫牵扯?

    各自避疫似的后退。

    骆养性紧随崇祯身后,在一片“恭送陛下”的声中走出文华殿。

    他一面回头,一面低声请示:

    “此獠狂悖无礼,是否需要臣处置了他?”

    崇祯脚步不停,淡淡反问:

    “是让孔胤植化作一具枯骨有用,还是任其归乡,到曲阜孔庙前日日示众,更堪为天下表率?”

    骆养性闻言一怔,随即恍然低头:

    “臣愚钝,陛下圣明!”

    确实,一个死了的孔胤植,不过是一具尸体。

    但一个活着回到山东,嘴上带着皇帝仙法封印、再也无法宣扬孔孟之道的废黜衍圣公,却是绝佳的威慑;

    能每时每刻地向心存幻想的儒家子弟,昭示皇权的绝对力量,与仙法的真实不虚。

    走回永寿宫的路不长不短。

    崇祯颇有闲心,瞥了眼忧心忡忡、欲言又止的王承恩。

    “怎么,你也有问题?”

    王承恩犹豫再三,还是鼓起勇气,小声道:

    “皇爷,方才孙阁老、英国公他们说的,也不无道理。”

    “佛、儒二教,与百姓密不可分,哪能……哪能说废除就彻底废除呢?就算皇爷觉得非废不可,是否也该缓一缓,待仙朝稳固之后,再徐徐图之?”

    崇祯听完,摇了摇头。

    “朕并非要焚毁天下佛寺,亦非要禁绝所有儒家经典。”

    那些书,那些思想,自有存在过的痕迹。

    “朕罢黜的,是它们凌驾于道法的‘地位’。”

    更深层的原因,崇祯没有对王承恩说。

    若以前前世的事物打比方:

    先想象一个,类似电影《星际穿越》中的五维空间——“超立方体”。

    再想象出主角女儿墨菲的房间,尤其是那个书架。

    书架上密密麻麻的“书籍”,便是千百年沉淀下来的儒家伦理、佛家因果、道家理念……

    乃至孝道、忠义、忍耐等思想品德的具象化。

    这些“书籍”占据书架所有的空间,牢固塑造大明百姓的底层思维。

    而崇祯此番以雷霆之势,废衍圣公,罢三教合流,之后再以最快速度将上述决定传遍天下——

    相当于剧烈地摇晃了一把“书架”。

    这一晃,原本稳固放置的“书籍”松动。

    待掉出几本后,书架上便有了“空位”。

    这些“空位”,正是布设【信域】——或称“信网恢恢”——连接百姓所必需的“接口”。

    崇祯只需把自己的【信】道灵宝,视作一本“书”,如插入数据接口一般,插入强行清理出的书架“空位”;

    【信域】锚点,便能成功打入集体潜意识。

    “信额”与新经济体系,也就诞生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修真版大明不错,请把《修真版大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修真版大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