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专家的肯定

    部里的小会议室,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人。

    空气里弥漫着烟草的气味。一场关于赵四那份《国家重大装备共性基础技术难题识别及攻关路径建议(初稿)》的专家论证会,正在这里举行。

    不管这份文件最终能否通过审核,能否实施,能够引起这么多人注意、讨论,至少证明这份文件是有价值的。

    参会的有部里科技司、计划司的官员,几位头发花白、戴着深度眼镜的老专家,还有来自钢铁研究院、机床研究所、第七电子管厂等单位的资深技术负责人。

    周主任亲自坐镇,张副局长也在场,面色平静地翻看着材料。赵四和攻关小组的王永革、陈继业坐在靠墙的一排椅子上,面前摊开着厚厚的准备资料。

    会议一开始,气氛就有些凝重。

    计划司的一位处长率先发言,语气带着惯有的审慎:“这份报告涉及面广,提出的攻关方向投入巨大,关系到未来几年的资源分配。今天请各位专家来,就是要务实地评估一下,这些方向是否抓得准,有没有可能实现,优先级又该怎么排。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装备司的李副司长没直接开口,但他身边的一位科长接过话头,重复了之前的担忧:“我们担心的是,大规模攻关会不会影响现有重点项目的进度?比如鞍钢,生产任务压得很重,突然要调整工艺搞质量提升,万一产量掉下来,谁来负责?”

    几位老专家沉默着,交换着眼神,没有立刻表态。

    这时,一位来自钢铁研究院的副院长,清了清嗓子,开口了。他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我看过报告里关于高性能合金钢冶金质量提升的部分。数据详实,案例典型,问题抓得非常准!”

    他推了推眼镜,看向赵四的方向,“非金属夹杂物超标、碳化物分布不均、淬透性波动大,这三大难题,确实是制约我国重机、轴承、齿轮行业发展的瓶颈。”

    “报告里提到的炉外精炼、连铸、控轧控冷的技术路线,也是国际上的主流方向,符合技术发展趋势。这个方向,必须搞,而且要尽快搞!”

    他的表态,像是一块石头砸进了平静的水面。

    另一位来自机床研究所的总工程师立刻附和:“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这部分,我也完全赞同!我们现在高精度机床严重依赖进口,受制于人。”

    “报告里提出的分阶段发展蓝图,从仿制消化到攻关功能部件,再到发展超精密工艺,思路清晰,步骤稳妥。这是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能再拖了!”

    第七电子管厂的邵工也被特邀参会,他显得有些激动,声音微微发颤:“电子元器件高可靠封装、散热及寿命评价这部分,我最有体会!我们厂吃的亏太大了!”

    “环境硫污染只是诱因,根子还是材料纯度、封装工艺、寿命评价体系不行!报告里提出建立全过程可靠性保证体系,说到点子上了!这是电子工业的命脉啊!”

    几位重量级技术专家的接连肯定,让会场的气氛陡然转变。同为技术人员,他们才最明白这份文件的分量。

    科技司的官员频频点头,计划司那位处长的表情也缓和了许多。

    之前提出质疑的装备司科长,脸色有些不太自然,还想争辩:“各位专家的意见很宝贵,可是……”

    “没有可是!”一位一直没说话的老专家突然打断了他,这位老人是部里的技术顾问,德高望重。“小伙子,你看问题太短期了!”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装备司的几位同志,“老是担心影响当前生产,可如果不解决这些基础问题,今天的生产任务勉强完成了,明天的任务怎么办?更先进的装备怎么造?老是修修补补,能补出一个现代化来吗?”

    老人转向周主任和张副局长,语气沉重:“这份报告的价值,不在于它提出了多少新名词,而在于它系统性地指出了我们工业体系的‘病根’!”

    “以前我们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份报告,是教我们怎么‘固本培元’!这个方向,是对的!优先级排序,也是合理的!材料和加工就是工业的‘米’和‘锅’,没米下锅,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老顾问的一锤定音,让质疑的声音彻底消失了。

    张副局长轻轻咳嗽一声,开口总结:“各位专家的意见很中肯,也很有分量。看来,报告的技术方向是得到大家认可的。至于如何平衡当前生产和长远攻关的关系,需要我们制定更细致的实施方案,做好统筹协调。”

    他看向赵四:“赵明同志,专家们肯定了你们的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们小组要尽快根据今天的讨论,把攻关路径,特别是试点方案,做得更扎实、更具体。”

    “是,副局长!我们一定认真落实!”赵四立即起身回答,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专家们的肯定,不仅仅是技术的认可,更是一种强大的背书。

    周主任最后发言,语气坚定:“既然技术方向得到专家肯定,部里会认真研究,全力支持。革新办和攻关小组要抓紧完善方案,尽快启动试点工作。散会!”

    会议结束,专家们陆续离开。几位老专家走过赵四身边时,都拍了拍他的肩膀,投来鼓励的目光。邵工更是紧紧握了握他的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王永革兴奋地差点跳起来,压低声音说:“四哥!成了!这帮老专家太给力了!”

    陈继业也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技术上的道理站住脚了,后面的工作就好开展了。”

    赵四长长舒了一口气。这场论证会,好比一场技术领域的“答辩”,他和他的报告,经受住了最严格的检验。

    前方的路依然充满挑战,但最大的障碍已经扫除。从现在起,真正的攻坚战,就要打响了。

    回到办公室,赵四立刻召集小组开会,传达会议精神,部署下一步工作:重点细化“高性能合金钢”和“精密加工”两个优先方向的试点方案,明确技术指标、参与单位、资源需求和进度节点。

    忙碌间隙,赵四想起苏婉清的叮嘱,抽空给她写了封简短的信,只提工作进展顺利,让她勿念。

    他将信投进邮筒时,夕阳的余晖洒在部委大院的老墙上,镀上一层暖金色。这一刻,紧张与疲惫似乎都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迈步向前的踏实感。(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不错,请把《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