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炉试验的准备在紧张的氛围中连夜展开。
红星机械厂的冶炼车间条件比鞍钢简陋得多,炉体老旧,控制仪表盘上的漆皮都已斑驳脱落。
但厂里的老师傅们技术过硬,在罗厂长的亲自督阵下,清理炉膛、备料、烘烤,一切有条不紊。
赵四带来的那几公斤高纯度铪粒,被厂里技术员像对待珍宝一样,用天平小心翼翼称量,再用特制的加料器保管。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小小的金属添加物上,期待它能带来奇迹。
深夜,试验正式开始。炉火熊熊,钢水在炉内翻滚。到了关键的合金化阶段,赵四亲自指挥,高纯度铪粒被准确、均匀地加入钢包。
氩气搅拌下,铪迅速熔解、扩散。接下来的精炼、浇铸、脱模,每一步都严格按照调整后的新工艺执行。
整个通宵,赵四、王永革、陈继业和厂里的技术骨干都守在车间,空气中弥漫着焦灼和期待。
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第一块试验钢锭才缓缓冷却下来。锭体表面光洁,但内在质量如何,还需要等待取样和漫长的理化检测。
等待结果的两天,时间显得格外漫长。厂里的伙食很差,主食是粗糙的玉米掺饭,菜里难得见到油花,咸菜是常客。
住宿条件也简陋,潮湿的平房,被褥摸上去都有一股霉味。王永革私下里抱怨饭菜刮嗓子,晚上睡觉被子潮得难受。陈继业则有些水土不服,肠胃不适。
赵四也感到不适应,但他没说什么。他下意识地进行了签到。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军用红烧猪肉罐头,24听】!【优质白糖,5公斤】!【固体酒精燃料块,一箱】!【现金8元】!”
看着系统空间里突然出现的这些紧俏物资,赵四愣了一下,随即心里有了主意。这些东西,正好能改善一下眼前的困境。
他没有独享,回到宿舍后,拿出几听罐头和一部分白糖、燃料块,对王永革和陈继业说:“来之前托关系弄了点东西,给大家改善下生活。低调点,别声张。”
王永革眼睛顿时亮了,咽了口口水:“四哥,还是你有办法!这猪肉罐头,可是稀罕物!”陈继业也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感激的神色。
当晚,三人用固体酒精炉悄悄热了两听罐头,就着玉米饭,美美地吃了一顿。久违的油腥和肉香,极大地缓解了身体的疲惫和肠胃的抗议。
赵四又把剩下的罐头和白糖分出一部分,让王永革悄悄给配合他们工作最辛苦的两位厂里老师傅送去,只说是一点心意。
老师傅们推辞不过,收下后,眼神里明显多了几分亲近和感激。在这物资极度匮乏的山沟里,这点实实在在的“好处”,比什么空话都管用。
第三天下午,理化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终于出来了。负责送样的技术员几乎是跑着冲进临时办公室的,手里挥舞着报告单,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出来了!结果出来了!高温持久性能提升百分之三十五!抗蠕变性能超过设计指标百分之二十!微观组织均匀,晶界脆化相基本消除!成功了!完全成功了!”
消息像一阵风,瞬间传遍了整个红星机械厂。罗厂长拿着检测报告,手都有些发抖,眼眶微微发红,连说了三个“好!”字。
厂里那些原本持观望甚至怀疑态度的技术人员,此刻再看赵四他们的眼神,彻底变成了敬佩和信服。那几公斤神奇的“铪剂”和立竿见影的试验结果,征服了所有人。
初步的成功,让厂里的配合度达到了顶峰。罗厂长立刻打报告给三线指挥部和部里,汇报这一重大突破,并请求尽快安排批量试生产。
忙完这些,赵四才想起,自从进山后,还没给苏婉清写过信。山沟里通信不便,寄信要托人去几十里外的镇上邮局。
他铺开信纸,想了想,没有提及工作的具体困难和取得的突破(这涉及保密),只简单写了些山区的见闻,说工作进展顺利,让大家不要担心,嘱咐她照顾好自己,代他向父母问好。
他将信折好,又附上几张全国粮票,托第二天要去镇上的厂办干事捎去邮寄。
批量化试生产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但就在这当口,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
试生产需要用到一种特殊的陶瓷涂层材料,用于浇铸时的保温隔热,这种材料厂里库存见底,而原供应商因为运输困难,短期内无法供货。没有这种涂层,批量生产的质量和成品率无法保证。
罗厂长急得嘴角起泡,四处打电话协调,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试生产眼看就要被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辅助材料卡住脖子。
赵四得知消息后,没有慌张。他回到宿舍,关上门,意识沉入系统空间。签到冷却时间已过。他再次进行签到。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高温陶瓷纤维毯,数量:100公斤】!【现金5元】!”
系统提示音响起,空间里出现了一卷卷银白色、轻质柔软的高温陶瓷材料。赵四仔细查看了一下附带的简易说明,其耐温指标和保温性能,正好符合厂里急需的涂层材料要求,甚至更优。
他不动声色地找到正在为材料发愁的罗厂长。“罗厂长,听说浇铸用的保温材料紧缺?”
“是啊!”罗厂长愁眉不展,“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关键时候掉链子!”
赵四沉吟一下,说道:“我们小组出发时,考虑到山区条件,通过部里渠道额外申请了一些可能用到的特种耗材备用。”
“我查了一下清单,里面好像有一种高温陶瓷纤维材料,性能指标应该能满足要求,数量大概有100公斤,可以先应应急。”
罗厂长猛地抬起头,眼睛瞪得溜圆,难以置信地看着赵四:“赵组长……你……你们连这个都准备了?100公斤?老天爷,你可真是我们厂的及时雨啊!”
当赵四带着罗厂长和几个技术员,从他们带来的物资中(提前从系统空间取出)搬出那些轻便高性能的陶瓷纤维毯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这种材料,他们以前只在外文资料上见过图片,没想到赵四他们竟然能弄到实物!
材料问题迎刃而解。罗厂长看着赵四,眼神复杂,感激、佩服,甚至带着一丝敬畏。他越发觉得,这个从部里来的年轻组长,背景深不可测,总能拿出意想不到的东西解决难题。
批量试生产的障碍被扫除,工作得以继续推进。赵四在红星厂的威信空前高涨,不仅因为技术能力,更因为他仿佛无所不能的“资源”调配能力。
然而,在这表面顺利的背后,关于赵四和他那似乎取之不尽的“特供渠道”的议论,也开始在厂区某些角落里悄然滋生。只是眼下,都被成功的喜悦暂时掩盖了下去。(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