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九章 解元经济学

    马千户实在太高兴了,他当初投资苏家的时候,盼的就是苏录将来能中个举。

    可万万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而且还一中就是俩,苏录还中了解元!

    这真是丢把芝麻赚个西瓜,怎能不让他喜出望外?

    以后有什么摆不平的事儿,苏举人就能帮着摆平了,苏举人摆不平还有苏解元!

    他想不到在四川,还有什么问题是解元郎解决不了的?

    这话并非臆想,官场的关系网,就是由同年、同窗、同乡关系编织起来的。

    什么叫同年?一科七十个举人便互为同年,同年之间的关系叫年谊。这也是举人最宝贵的人际关系——没有人敢不把年谊当回事,因为同年有事你不帮忙,你有事的时候其他同年也不会帮你。

    而且七十个举人里,日后必然有人中进士,甚至点翰林,拜九卿,走上人生巅峰,成为你天然的大靠山。到那时,别人想舔都舔不着的大佬,你却可以上去就舔,还不活活美死?

    所以官场极重年谊,看在同年的份上,能帮就会帮一把,不能帮也会想办法……

    这还是普通的举人,而苏录可是能力压杨慎的解元,整个四川官场都会给足他面子的!

    万分激动之余,马千户沉声道:“赶紧吩咐下去,守御千户所放假三天,每家发二郎酒一坛,鲜猪肉两斤,全所共贺二位苏老爷高中!”

    “遵命!”副千户大人高声应道,原先这种事他向来是能躲就躲的,眼下也积极起来了呢!

    不积极不行啊,以苏家和马家的关系,就算千户大人退休了,他也翻不过点儿来。再不积极的话,往后日子没法过了……

    “苏大人没别的安排,咱们也喝起来?”马千户又笑问苏有金道。

    “这个,得赶紧先回族里报个喜,让祖宗高兴高兴。”苏有金也不用一味当应声虫了。

    “应该的!孝廉嘛,当然要以孝为先了!我这老糊涂怎么把这茬忘了?”马千户一拍额头笑道:“那咱们就晚两天,让弟兄们也准备准备。”

    “是是是。”众军官纷纷点头,准备厚礼确实得花点时间。

    “那我们就先告辞了。”苏有金便要带着有马离去。

    “等等,”马千户看到苏有马骑了一匹身姿矫健的汗血马,把苏有金的滇马衬得又小又土,便命人将自己的宝马照夜玉狻猊牵来,亲手把缰绳递到苏有金手中道:“骑这匹,稳当。”

    “这不合适吧?这是大人的爱驹呀。”苏有金赶忙推辞。

    “哎,我老了,骑不动马了。苏大人骑着,也能多为赤水河的百姓造福啊。”马千户却坚决割爱。

    苏有金也只好收下千户大人的好意,骑着纯白的宝马与苏有马扬长而去。

    目送着苏家兄弟没了影儿,马千户也赶紧回家,让年轻的夫人给自己收拾行装。

    “要去哪儿这么急?”小夫人问道。

    “去县城给老哥道贺,他大孙子中了举人……”马千户翻箱倒柜道。

    “啊?”小夫人惊得合不拢嘴,“还真教他孙子考上了?”

    “没说完呢,他那个跟千里同窗的孙子,还中了解元呢!”马千户犹自一脸震撼道。

    “我的天呢!”小夫人吓得一屁股坐在床沿上,拍着胸口道:“千里怎么修的福分,居然能跟解元同窗?”

    “是吧?”马千户白她一眼道:“当初我跟你说,投资他们家是最赚的一笔买卖,现在信了吧?”

    “信了信了。”小夫人点头如捣蒜,一改平日里守财如命的脾气道:“把家里的钱都带上,人家又是解元又是举人的,得备份厚礼才行!”

    “哈哈,现在奉承我那老哥哥的人,得从他家门口排出城。”马千户摇头笑道:“现在备厚礼也进不了他的心了,幸亏老夫这些年早就下足了功夫,这回差不多就行了。”

    说着屈指算道:“回头还有他三个孙子的婚事,万一明年再中个进士,然后生重孙子……悠着点儿来吧。”

    “确实,这次给太多,后头如何吃得消?”小夫人赶紧点头,现在他说啥是啥。

    说是悠着点儿来,马千户还是备了整整千两银子的贺仪,然后携全家去码头,准备乘船前往县城道贺……

    ~~

    就马千户回趟家的功夫,苏录中解元的喜讯已经传遍了整个太平镇。

    镇上立时成了欢乐的海洋,家家户户挂起了鞭炮,爆仗声像煮沸的粥锅一样停不下来,眨眼就把整条大街铺成了满地红!

    男女老少全都涌到大街上,加入了欢庆的人群中。所有人都万分兴奋,倍感自豪——苏解元可是正经从他们太平镇上走出去的孩子!

    “哎呀,苏解元不容易啊。那年为了凑学费,他大过年的在庙会上卖甜水,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凑,真是太难了!”河伯庙的老庙祝感叹道。

    “真的假的?”外地来的客商难以置信,读书可是花钱的事业,解元郎还能起自微寒?

    “当然是真的!”便有无数人异口同声道:“我们当时还跟他买过甜水呢。那时候解元郎个子小小的,模样可俊俏,可有礼貌了!”

    “就是靠卖甜水的钱,他才上得起太平书院!”众人指着镇南边的观山方向道:“但还是住不起校,就每天来回二十里,步行上下学!”

    “是啊,那时候见天能看见他,天不亮就背着个旧书箱,在道上一边走一边大声背书,字正腔圆的,可好听了!”打更的老张满脸崇敬道:“老子当时就说,这孩子将来准有出息!”

    “瞎说八道!你当时明明说,这娃儿莫不是个书呆子,一脚踩在牛粪上都不知道!”众人便起哄笑道。

    “别瞎说!”老张却变颜变色,慌忙捂住嘴道:“解元郎是天上的星宿,滥说不敬的话是要烂舌头的!”

    “那你快去庙里拜拜,求姜太公帮你说和说和,留着舌头好报更。”街坊们便笑道。

    “嗯嗯。”老张便赶紧捂着嘴去了。

    其他人却依然兴致勃勃地回忆着解元郎的点点滴滴……

    摆茶摊的祝大婶子扯着洪钟似的嗓子道:“有一回突然下大雨,解元郎上学没带伞,就在我这摊子底下躲雨。我瞧他冻得鼻尖发红,给他冲了碗热腾腾的牛皮茶!”

    说着她一脸骄傲道:“解元郎可讲礼数了,一个劲儿地说‘谢谢婶子’,喝完了说‘真好喝’!”

    “快快,也给我来碗牛皮茶,我也尝尝解元郎喝的茶是什么味儿?”众人马上来了兴趣,把茶摊子围了个里外三层,跟大婶子讨茶吃。

    “大娘,你以后别叫牛皮茶了,改叫解元茶才对!”有人给祝大婶子支招道:“回头靠这碗茶就能养你三代。”

    “改改改。”祝大婶子从善如流地扯开嗓子道:“解元茶解元茶!两文钱一碗喽,尝尝解元喝的茶!”

    “好家伙,不是一文钱一碗吗?”

    “苏公子中了解元,喝的茶也得跟着涨价!”祝大嫂子却理所当然。

    “也有道理。”众人竟然也接受了,喝茶热情不减……

    刘家菜馆的老板见状深受启发,便也高声道:“诸位,喝了解元茶,不来尝尝解元餐?解元郎可是最爱在我家吃饭的,每次月考之后,必会跟同窗来本店聚餐!”

    “好好好,中午就在你家吃了!”刘家菜馆瞬间坐满。

    一时间各家商贩竞相效仿,拼命地跟解元郎扯关系,什么解元糕、解元帽、解元伞、解元糖人、解元灯笼……全都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解元郎家开的甜水记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谁不想喝喝解元家的甜水?不光自己喝,还得带回家给孩子喝,不喝还不行!

    就连镇上老鸨也眼红了,摇着帕子笑道:“要说起来,苏解元也是我们这里的常客呢……”

    “滚!”

    “闭嘴!”谁知却招来了众人异口同声的讨伐。

    “别胡说,苏解元在镇上的时候才十四,他还是个孩子呢!”

    “苏解元可是正经读书人,怎会去那种地方!”

    “就是,你再瞎编排,坏了解元公的名声!老子砸了你的破窑子!”

    老鸨都要被愤怒的口水给淹了。知道自己犯众怒了,只好出绝招道:“老身知错了,不该往解元郎身上攀扯,为表歉意,今日全场免费!”

    “好吧,下不为例!”大喜的日子,大伙儿就不跟她一般计较了。

    ~~

    观山脚下,太平书院已经搬去县里,现在这里改成了太平蒙学,为镇上孩子开蒙授业。

    蒙童们围着山长叽叽喳喳道:“先生先生,解元郎真的在我们这里念过书吗?”

    总是神情严肃的张山长,面上浮现出一抹得意之色,旋即又恢复如常。他捋了捋胡须,悠悠道:“当然,解元郎的字还是我给起的呢。”

    又装作若不经意地回忆道:“他小时候最爱吃我老伴儿做的焦切了。哎,中了解元了,又要跟为师讨嘴了。”

    “真的假的?”孩子们却难以置信。他们互相看看,怎么也想不出他们这种人里会出解元。

    “跟我来。”张砚秋便带着学生们出了校门口,来到东墙下,掀开盖在上头的帘子,指着白墙上那四个字道:“念。”

    “二、郎、苏、录!”学生们便异口同声念道。

    “哇,解元郎真在这里念过呀!”这下他们终于深信不疑。

    “那当然,当年他还是最后一名入的学呢。”张砚秋便鼓励眼前的小学生们道:“但经过勤学苦读,最终还是考中了解元!”

    “我们也要苦读!我们也要中解元!”孩子们登时来了劲头儿,撒丫子冲回课堂。

    “人之初性本善……”不一会儿,朗朗的读书声便响彻了金色的校园。

    张砚秋笑着摇摇头,望着夕阳,满足地眯起了眼。

    “我居然成了解元的老师,呵呵呵……”(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状元郎不错,请把《状元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状元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